让水草变红的技术精华

看到很多草迷為了如何讓紅色水草變紅傷透腦筋,也看到了一些草友對於紅色水草一知半解的,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讓大家真正的了解水草變紅色的機制。大家都知道,真正使水草變成紅色的,是葉片裡面的花青素,唯有了解花青素,才能真正的隨心所欲的將水草變成紅色。
       花青素在植物葉片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保護葉綠體和DNA。花青素藉著反射過強的光線來保護葉綠體;另一方面也吸收紫外線來保護DNA。
       花青素的產生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光線的強度,波長,溫度,碳,氮,磷和硼等元素的影響。那我們就來一一探討如何增加花青素的產生以讓水草變紅。
1、光線的強度
       大家都知道光線太強時,即使是綠色水草葉片也會變紅。原來,這是因為花青素要保護葉綠體的原因,因此我們也明白了為何紅色水草需要強光。
2、波長
       能刺激花青素產生的光譜為紫外線與藍色光等短波長的光。這是因為花青素吸收了紫外線以保護DNA。所以,要讓紅色水草變紅,所需要的不是紅通通的「植物燈」,而是含有較多藍色與紫外線光譜照明。
3、溫度

       溫度越低,植物越容易變紅,例如秋天的楓葉。何故,原來是葉綠素害怕低溫。而在水中如果溫度越低,光線的穿透度就越好。於是我們又明白了,水溫要低一點水草才比較會紅。
4、碳元素
       花青素的產生,有賴於植物體內的「糖分」;植物必須含有豐富的糖分,才能產生越多的花青素。糖分的生產需要大量的「碳元素」,水草的碳元素來源主要是二氧化碳,於是我們又明白了,紅色水草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
才能產生糖分,進而製造花青素。pH值和KH值越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就越高,於是我們又明白了,紅色水草需要酸性軟水才好養。
5、氮,磷和硼元素。
       氮肥與磷肥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而一般人所誤解的是,鐵肥增加才能使水草變紅。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肥料其實在現在的水族缸當中並不缺乏。
       有了以上對花青素的簡單基本認識,希望大家以後對紅色水草為何不變紅能更加得心應手。

以下是money2000大大提出的不同意见:

       1. 水草變紅的機制,的確與花青素有關,但不一定如paludarium大大所言:『這問題只是與花青素有關而已』,它還涉及其他二種色素。例如,當沒有花青素時,如果葉綠體中的β-胡蘿蔔素濃度,多於葉綠素,水草也可以泛紅。水草葉綠體中一定存在β-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之一),但液泡中不一定存在花青素,因此沒有花青素,水草也可能泛紅(橙紅),在強光惟沒有紫外線(VU-B)照射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2. 真正使水草變成紅色的,不只是花青素而已,絕不能把「類胡蘿蔔素」忽略,而且必須花青素或類胡蘿蔔素的濃度高於葉綠素,才有可能有泛紅的機會,否則紅色水草也會轉為綠色水草。因此paludarium大大言:『唯有了解花青素,才能真正的隨心所欲的將水草變成紅色。』似乎只反映一部分的事實而已。
       3. 花青素在植物葉片中,可以扮演著保護表皮細胞免於被的紫外線(VU-B)傷害的功能,這當然包括葉綠體和DNA在內,但絕非如paludarium大大所言:『花青素藉著反射過強的光線來保護葉綠體』,因為花青素(紅花青素)通常只能反射紅光,不能反射其互補色光(如綠光、藍光)。其實,花青素保護葉綠體的原因很單純,就是藉由吸收紫外線來保護而已。紫外線被吸收之後,轉為熱能,故在冬天時花青素對水草抵抗低溫有利。
       4. 光線太強時,即使是綠色水草葉片也會變紅的原因,也不是如paludarium大大所言:『原來,這是因為花青素要保護葉綠體的原因,因此我們也明白了為何紅色水草需要強光。』
真正的原因是:光線太強時,導致葉綠素分解速度加快,使它的濃度低於類胡蘿蔔素;或者強光中兼含有紫外線(VU-B),又刺激花青素的形成。
       紅色水草需要強光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因應葉綠素濃度降低,並不是為了生產花青素。花青素非光合色素,它會反射紅光,反而對葉綠素光合作用不利!
       5. paludarium大大言:『能刺激花青素產生的光譜為紫外線與藍色光等短波長的光。』能刺激花青素產生的光譜為紫外線,主要是VU-B,藍色光的能量較低,似乎缺乏刺激花青素形成的作用。
       6. paludarium大大言:『溫度越低,植物越容易變紅,例如秋天的楓葉。何故,原來是葉綠素害怕低溫。』這似乎不是完整的答案,因為真正原因並未說明。
楓葉在秋天的變化是:綠葉→黃葉或橙葉→紅葉→落葉。低溫導致葉綠素分解加速,而類胡蘿蔔素則不受影響,使得類胡蘿蔔素的濃度高於葉綠素,葉色仍變成黃或橙色。若低溫持續或更低,葉柄的「離層酸」開始發揮作用,阻斷葉片把光合作用所產生的醣類往植物體輸送,並在葉片累積起來,乃促進花青素的形成,因為沒有足夠的醣類不可能形成花青素。最後「離層酸」又發揮作用,使葉片脫落,故「離層酸」又稱「脫落酸」。
       7. paludarium大大言:水中如果溫度越低,光線的穿透度就越好。應該沒有這種道理,光線的穿透度與水體的色度及濁度有關,似乎與溫度無關吧?
       8. paludarium大大言:『花青素的產生,有賴於植物體內的糖分』,如果改為「花青素的產生,有賴於植物體內糖分的累積」可能會好一些。要有「糖分的累積」必須「光合速率」大於「呼吸速率」許多,同時糖分的「同化作用」(如合成氨基酸)必須較為緩慢,以減少醣類的消費。加強照度、照明時間及增加二氧化碳,有助於光合速率,有利於糖分的累積,才能進而製造花青素。
       9. paludarium大大言:『pH值和KH值越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就越高。』這似乎是錯誤的說法,希望這只是筆誤而已。事實剛好相反,即:pH值和KH值越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就越低。
       10. paludarium大大言:『紅色水草需要酸性軟水才好養』這種說法可能會有很大爭議性。多數水草都喜歡生長在若酸性軟水中,不限於紅色水草。
       11. paludarium大大言:『氮肥與磷肥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是指怕長藻嗎?水草不是需要很多氮肥與磷肥嗎?不過氮肥與磷肥較少,的確花青素的產生會容易一些,可以減緩糖分的「同化作用」。
       12. paludarium大大言:『鐵肥增加才能使水草變紅。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肥料其實在現在的水族缸當中並不缺乏。』的確,若說:「鐵肥增加才能使水草變紅」是不正確的觀念,不過,如果說:「其實在現在的水族缸當中並不缺乏(鐵肥)」,不知這種說法不知根據什麼?在所有水草必要養分中,鐵肥是最容易短缺的,因為它很容易氧化失效,這種說法似乎與事實有出入。

 

水草的彩繪者---花青素

一、前言 
       在點綴水族缸的一片詩意中,功勞最大的應該算是水草各式各樣而又多彩多姿的顏色了。然而在這些鮮豔美麗的顏色背後,卻都隱藏了生物界某種神秘而又複雜的構造,值得我們細細的去思考探索。 
       在眾多色彩繽紛的水草世界中,最令我們心怡的便是類似「紅蝴蝶」這種廣為人所熟知的紅色水草。可是我們是否曾想過為什麼紅蝴蝶能展現出這麼美麗的色彩?答案是:它體內色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色素的主要成分,分別是葉綠素(chlorophyll)、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及花青素(anthocyanins)等,特別是存在於表皮細胞之液泡內的花青素,是決定最終美麗的色彩表現,所以我們稱它為水草的彩繪者。 
       水草為什麼要在它表皮組織合成花青素?以及花青素對其生理的功用和影響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將在本文中做一概略性論述,或許在您了解之後,對於未來如何種好紅色水草,可能會有所助益。 
二、花青素的合成 
       花青素屬於酚類化合物中的類黃酮(flavonoids)的一種,類黃酮則為水溶性色素,存在於細胞的液泡中,易受細胞內化學環境所影響,酸度、溫度及其他在液泡中的新陳代謝,都會使其分子結構改變,造成顏色的變化,而能產生粉紅色、紅色、紫色及藍色的顏色。 
       花青素的合成是在細胞質中進行的,等合成之後再轉至液泡中。由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徑而來的色素分子,會因為所參與的酵素種類不同, 而產生各類型的花青素及其衍生物,進而在水草體表現出多變的姿色。 
       在生化及分子生物學家的研究下,已經證實花青素係經由苯基丙酸路徑(phenylpropanoid pathway)和類黃酮生合成途徑(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生成,由許多酵素調控催化。這部分的專業領域非常複雜,我們暫且不談,不過至少要了解花青素基本上都是配糖體(glycoside)產物,沒有經過醣化作用(glycoslation)無法形成穩定的色素。因此,如果在細胞質中累積的醣類不足,花青素的合成通常是會受到抑制的。 
       花青素合成酶的種類很多,這些酶的製造由很多基因共同控制,並依中間產物及最終產物的合成途徑而定。從已經被發現的酶中,皆證實屬於光依賴性(light-dependent)的酵素。這說明沒有光照,會間接影響花青素的形成。太陽光中的紫外線(UV-B)對花青素合成酶的生成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對花青素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尤其許多花青素合成的第一個關鍵酶(key enzyme)---苯丙胺酸脫胺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 PAL)是受光敏色素和UV-B調控的,若沒有紫外線照射,這些花青素根本無法形成。 
三、花青素的功能 
       花青素的合成是一種十分複雜過程,除非有重要的功能,否則植物是不可能如此勞神費力地來製造的。首先,花青素是目前已知對抗紫外線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質,植物生產花青素可用來對抗紫外線的傷害,這是為什麼植物要在它表皮組織合成花青素的主要原因。例如,某些水草的葉色,在含有紫外線的照明燈照射下,可以由綠轉紅,主要原因是花青素大量合成,以及葉綠素部分分解之故。 
       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自由基和活性氧的威脅,雖然植物本身也有自已一套對付此種威脅的防衛系統,例如,植物細胞中有一系列酶和酚色素能消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但有時候仍不足以抵擋自由基或活性氧的攻擊。此時,花青素就可立即發揮作用,能對細胞膜和DNA等發揮全面的保護作用。 
       花青素在植物的花瓣、苞片、果實及種子上,能表現出鮮艷的色彩,以誘使昆蟲及動物幫忙授粉及散播種子。另外,科學家也發現,有些花青素參與荷爾蒙的合成,以及促進花粉活力等生理功能等。  
四、影響花青素形成的因子 
       花青素形成會受到植物內在及外在因子的影響,主要的內在影響因子,是來自植物的先天性遺傳作用。由於花青素的合成途徑與其相關的結構基因(structure genes)有關,所以水草品種若不同,它們合成花青素的能力也有不同。另外,在細胞中累積的醣類越多,對促進花青素的形成越有利。 
       最重要的外在影響因子是光照。有研究學者曾經利用不同光質照射栽培植物,藉以探討包括UV-312、白光、紅光和藍光對花青素生合成的影響,結果發現,其中以【UV-312+白光】的組合,對增加花青素的累積最具有效果(Arakawa,1991)。由此顯示,在光質中若含有一部分的紫外線(如UV-312),也可能對刺激水草花青素的形成有利。 
       溫度是另一個影響花青素合成的重要因子。在低溫下,花青素合成速度較為緩慢,高溫時,花青素則很容易分解。每種植物最適合成花青素的溫度並不相同,甚至於有些具有蠻大的差異性(如溫帶植物與熱帶植物),所以我們很難界定出能符合一般植物花青素合成的最適溫度(optimum teperature)範圍。不過,基本上低溫對花青素的累積較為有利。 
       完善的栽培管理通常對促進水草形成花青素有間接的助益,或至少較能維持花青素的穩定性。例如,照明時間延長、光度增加;修剪過長過密的水草,可以增加水草接受光照的機會;以及使用品質優良的肥料,可以刺激花青素合成酶的生成等,都會間接影響花青素的形成。 
五、結論 
       水草的葉色是否鮮艷美麗,主要是由花青素及類胡蘿蔔素共同決定的。其中因類胡蘿蔔素有穩定的合成途徑,化學性質也較為安定,所以較缺乏變化,但花青素剛好相反。花青素能否在水草表皮組織中被大量累積,儼然成為決定水草色彩是否艷麗的最重要指標。如果能充分了解花青素合成及其影響因子,藉以作為水草栽培的參考,也許能促使花青素的合成,進而可提升水草的栽培品質。

 

漫談水草中的類胡蘿蔔素

一、前言 
       在水草的栽培領域中談有關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話題,可能顯得有些冷門(not in vogue),或較不易引起多數人的興趣,不過,我們仍然樂意把這個話題掀開,主要的理由是,類胡蘿蔔素不僅在水草的光合作用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且也關係到水草的姿色(good looks)。 
       水草的光合作用是否能順利進行,深深影響水草的育成與否。水草的姿色是否美麗,能反映出我們栽培的品質。這些都與水草中類胡蘿蔔素有關,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這色素(pigment)有進一步的了解。 
       類胡蘿蔔素為生物學上極重要的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類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色素,顏色以黃色、橙色及紅色為主,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00多種的類胡蘿蔔素,分別從不同植物中被分離及鑑定出來。在水草植物體中當然也存在許多這類色素,主要存在於葉綠體(chloroplast)內,發揮著特殊的功能。 
二、類胡蘿蔔素簡介 
       最早發現的類胡蘿蔔素,是從胡蘿蔔的根中分離出來的橙黃色胡蘿蔔素(carotene),分子式為C40H56。後來又陸續從其他植物體或果實中,分離出此種碳氫化合物,以及其他許多類似的物質,遂把它們統稱為類胡蘿蔔素。 
       就結構而言,類胡蘿蔔素主要含有八個異戊二稀,在分子中間形成一序列共軛雙鍵所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種類非常多,不過可以概分為兩類:一類只含碳氫的化合物,稱為胡蘿蔔素;另一種為含氧的衍生物,稱為葉黃素(xanthophyll)。也就是說,葉黃素是胡蘿蔔素的氧化態(或衍生的醇),分子式為C40H56O2。 
       類胡蘿蔔素很容易從果實、花冠、花粉、柱頭等有色體中被發現,但它也存在於所有植物的葉片中,因為它的顏色被葉綠素所遮蓋,所以不容易被察覺。不過當日照較短的秋天來臨,再加上氣溫降低,葉子就會減少葉綠素的製造,原有的葉綠素也會慢慢的被破壞;此時類胡蘿蔔素在數量上也會漸漸佔優勢,使樹葉逐漸呈現類胡蘿蔔素的美麗色彩。 
       通常,在葉片中,葉黃素含量往往超胡蘿蔔素,其質量比約為2:l。胡蘿蔔素又分為三種異構物,即α-、β-和γ-胡蘿蔔素。在植物中最豐富者,為β-胡蘿蔔素,存在於葉綠體內。當然,水草也不例外。 
三、在光合作用中的角色 
       類胡蘿蔔素在植物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它擔負著光合作用的輔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s),可以吸收葉綠素所吸收不到的光波長,並將光能傳遞給葉綠素運用,使可驅使光合作用的色光光譜變寬了。其次是,過度的光強度會破壞葉綠素,但有些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葉綠素上多餘的能量,避免葉綠素遭到光氧化而分解。因此類胡蘿蔔素既是光合作用光能的受體,又是葉綠素的保護色素。 
       類胡蘿蔔素位於葉綠體內的「類囊體(thylakoid)膜」上,這層膜其實是一種光捕捉複合物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為由蛋白質分子、葉綠素分子、類胡蘿蔔素分子和脂類分子等,所組成的一個複雜分子體系,它們被鑲嵌在此膜中。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就是通過膜上色素進行的,因此它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胞器,它的功能就好像太陽能板,負責接受太陽能並將它傳給光反應中心。 
       類胡蘿蔔素基本上不吸收黄光,從而呈現黃色。但它可以吸收綠光,這是葉綠素無法吸收的光能。種植水草的光源,其光質通常是由紅、綠、藍三色光所組成,其中的紅、藍光可以被葉綠素吸收,綠光可以被類胡蘿蔔素吸收,使水草對光能的利用得以擴大許多。 
       類胡蘿蔔素除了可以協助光合作用外,也可以保護葉綠素,避免在強光下,葉綠素產生「光氧化」作用而破壞。當色素所吸收的大量能量,無法順利從激發態的葉綠素分子傳到另一個非激發態的分子時,這些能量會將氧分子激發成自由基。自由基非常具有反應性,易與葉綠素發生氧化作用,使葉綠素分解。不過類胡蘿蔔素能將激發態葉綠素的能量接收,避免活性氧自由基產生,這些多餘的能量在稍後會以熱能的形式散出,因而達到保護葉綠素免於受到光氧化之後果。 
四、對水草的增豔作用 
       在水草的呈色上,主要是由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及花青素三種色素所控制。一般水草葉綠素的含量約為類胡蘿蔔素的3倍,而花青素又不一定能形成,所以水草的呈色大多由葉綠素來顯現。但大部分水草所引人注目的鮮豔色彩,並不是來自葉綠素的綠色,而是來自類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的紅色系統。 
       花青素是一種非光合色素,在水草中不一定會形成或存在,唯有類胡蘿蔔素在每種水草中都存在的,同時它的分子結構也不像葉綠素那麼容易分解,因此類胡蘿蔔素在水草呈色之增豔表現上,應該較為穩定的,而且類胡蘿蔔素的種類很多,能呈現最多種顏色變化,使水草能表現出最豔麗的一面。 
       如何才能讓水草表現出豔麗的色彩?答案很簡單,就是要設法讓葉綠素的含量降低,使類胡蘿蔔素的含量相對提高,如此一來,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才不會被葉綠素遮蔽。想要達到這目的,說起來似乎不難,那就是只要增加光強度,令葉綠素產生光氧化的機會提高,利用此種非常手段,應該可以有效抑制葉綠素的含量,使水草的類胡蘿蔔素之色彩得以彰顯。 
五、結論 
       從光合作用的角度來說,類胡蘿蔔素在水草中所發揮的功能,其實比一般植物更具有意義。雖然在特殊情况下,水草可能處於光照過度的條件下,需要類胡蘿蔔素用來保護葉綠素免於受到強光的傷害。但是通常在水中光照是不足的,所以類胡蘿蔔在這方面的作用,似乎不是那麼明顯。 
       反倒是,由於在水中光照通常是不足的,再加上隨著深度的增加,不僅光的强度迅速减弱,而且光質也起了變化。在光合作用中最强烈被吸收的紅光很容易被水體吸收,使得葉綠素喪失一些寶貴的光能,而容易透過的綠光,葉綠素又不能利用,所以在水草的進化過程中,其植物體內會比一般陸生植物形成更多種類的類胡蘿蔔素,用來捕捉綠光。 
       水草的類胡蘿蔔素,主要用作光合作用的輔助色素,藉以能吸收範圍最為廣泛的光譜成分,而非用來保護葉綠素,尤其是一些陰性水草尤然。它們可以利用這些獨特演化出來的類胡蘿蔔素,使本身能夠利用深層水中的綠色和藍色光能。

 

漫談水草中的葉綠素

一、前言 
       無論是綠色水草或紅色水草,它們的植物體中都含有葉綠素,只不過綠色水草中的葉綠素含量很多,所能表現出葉綠素特有的綠色;反之,紅色水草中的葉綠素含量較少,所以它的顏色被「類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的顏色所遮蓋,而能顯示出紅色的外觀。 
       葉綠素是眾所周知的光合色素,存在於水草細胞內的葉綠體(chloroplate)中,為水草最終依賴一種能特殊接受光激作用的化學物質。葉綠素有若干形式,不過存在於水草中的葉綠素是由二種混合而成,分別是葉綠素a(C55H72O5N4Mg)與葉綠素b(C55H70O6N4Mg),葉綠素a對葉綠素b的存在比例(質量比)約3:1。 
       葉綠素不溶於水,在有機溶媒中,能顯示出獨特的光吸收特性。葉綠素主要是吸收紅光與藍光。於乙醚溶劑中,葉綠素a的兩處吸收高峰的位置是430nm和660nm,而葉綠素b則在435nm及643nm。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葉綠素擔任著把光能轉換為化學能的重責大任。或許可說,若無葉綠素的存在,水草根本難以生存。 
       一般而言,綠色水草的每個葉綠體中平均含有約6億個葉綠素分子,紅色水草大約只有1~2億個,它們與平均約2~3億個類胡蘿蔔素分子,共同存在於葉綠體中「類囊體」的類囊膜(thylakoid member)上,這層膜是一種色素蛋白複合體(pigment protein complex),由葉綠素及類胡蘿蔔素與特定的蛋白質結合而成,各色素分子在蛋白質中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和取向,以便於吸收和傳遞光能,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二、葉綠素的合成 
       葉綠素是一巨大的分子化合物,它的合成是非常複雜的過程,自起始物質的麩胺酸(glutamate)到最終產物葉綠素,至少可分為十五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有專一酵素參與其中,所以葉綠素可以說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有些步驟需要光線的參與才能完成,因此缺乏光照時,水草的葉綠素無法形成。此外,葉綠素的合成反應的強度,同時受到葉綠體基因(chloroplast genes)和核基因相互調控,因此也與水草的遺傳基因有關。 
       直接參與葉綠素合成反應的金屬離子是鎂(Mg),所以缺乏鎂離子時,葉綠素無法合成。間接參與葉綠素合成反應的金屬離子,包括鐵(Fe)、錳(Mn)、鋅(Zn)、銅(Cu)等,它們都是酶的活化劑,缺乏這些金屬離子,酶的催化作用無法發揮功能,使得葉綠素的合成受到阻礙。無論是缺乏鎂或鐵、錳、鋅、銅等都會造成「葉綠素缺乏症」,使綠色水草的葉片產生黃化症狀。 
       葉綠素合成的場所並非在葉綠體內,而是在細胞質的核醣體內進行的。當葉綠素合成之後,才由核醣體輸送到葉綠體中的基質(stroma),然後再與特定蛋白質組合成一複合體,並嵌進類囊膜後才能發揮捕光和能量轉換的功能。 
三、葉綠素的分解
       葉綠素為光捕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s)及光接受者(photoreceptors),但矛盾的是,葉綠素卻易受到「光氧化」而分解,顯示葉綠素的化學性質並不十分穩定。所幸,存在於「色素蛋白複合體」中的類胡蘿蔔素,扮演了一個保護的角色,它可以阻止或至少減緩葉綠素受到光氧化的傷害。 
       光氧化是指水草在接受強光的照射下,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結果產生若干「活性氧」,它是一種自由基,具有強烈氧化的能力,可以將葉綠素氧化使之分解。可是過強的光線,也會啟動某些類胡蘿蔔素的分子(如玉米黃質素Zeaxanthin)的合成,它們能給葉綠素輸送一個電子,使其帶負電而不能產生活性氧,因此可以預防光氧化傷害的發生。等到光線減弱或消失時,該電子重回原分子中又恢復原狀。 
       水草中的葉綠素,除了可能因光氧化而發生分解之外,存在於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水解酶」也可能對它產生催化性分解作用。目前科學家對這種酶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了解,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植物體死亡或處於惡劣環境中,它就可能會自動發生作用,使葉綠素的結構逐漸瓦解。 
       另外,水草中的葉綠素也可能會受到有機酸中的氫離子,以及銅、鋅等離子之作用,而發生鎂離子被取代的反應,而形成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s)。當被氫離子取代時,葉綠素轉為褐色的脫鎂葉綠素;當被銅或鋅離子取代時,轉為仍然是綠色的葉綠素銅或葉綠素鋅。不過這些新產物都不再具有光合作用之能力。 
四、影響葉綠素合成之因子 
       1.光照:光照是葉綠素合成的必要條件,主要的原因是在葉綠素的合成反應中,有一部分的中間反應,必須在光照的條件下才會發生,如果缺乏這些中間反應,合成葉綠素的反應就難以為繼,水草就會有逐漸黃化的現象。雖然強光會導致葉綠素之分解,但葉綠素之合成亦同時進行,所以光照對葉綠素之整體影響,必須視光強度而定。一般而言,在水族缸中的光強度下,發生「光氧化」分解的機率並不高。 
       2.溫度:葉綠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的酶催化反應,而酶對溫度(尤其高溫)相當敏感,因此葉綠素的合成受溫度的影響很大。葉綠素之合成,在3~48℃內之任何溫度下均可進行,最適溫度約26~30℃,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其合成速率。另外,葉綠素本身在過高或過低溫度中,也會受到葉綠素水解酶之作用,而逐漸發生分解現象。 
       3.礦物元素:氮及鎂皆為葉綠素之成分,故水草缺氮或鎂時,葉綠素的合成受阻。另外,鐵、錳、銅、鋅為葉綠素合成過程中的酶系的活化劑,若水草缺乏這些元素,酶的催化作用無法發揮功能,導致葉綠素之合成反應難以進行。 
       4.遺傳基因:遺傳基因在葉綠素發育上乃為必要之事實,這可由綠色水草及紅色水草之性狀上充分顯示出來。綠色水草在任何狀況下,它合成葉綠素的速率及數量,通常比紅色水草為快又多。這主要是遺傳基因在支配使然,我們很難採用栽培方法來改變此種既定的事實。 
五、結論 
       植物體內的葉綠素是不斷地進行代謝的,有合成,也有分解。換言之,水草葉綠體中的葉綠素含量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時在改變的,只不過此種改變是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罷了。根據筆者參閱其他相關資料作推測,一般水草的葉綠素,大約在幾天之內就可能完全更新一次。 
       綠色水草葉片變黃的原因,主要葉綠素分解的速率大於其合成的速率,結果葉綠素的數量越來越少,相形之下,類胡蘿蔔素的含量較多,因此逐漸現出類胡蘿蔔素(通常為葉黃素)的顏色。在高溫下葉綠素分解較快,所以在溫度較高而光度又不足時,葉片變黃會加快。 
       紅色水草葉片變綠的原因,主要是葉綠素分解的速率小於其合成的速率,結果葉綠素的數量越來越多,相形之下,類胡蘿蔔素的含量較少,而花青素的含量又可能不足,因此它們的顏色逐漸被葉綠素所遮蓋,因而「紅不起來」。

 

如何讓水草長得更紅

一、 前言 
       水草長得紅不紅,與植物體中存在的色素(pigment)組成有關,色素組成又與栽培條件有關,所以我們可以經由栽培條件的調控,來改變水草的色素組成,進而改變水草的顏色,藉以讓水草能有長得泛紅之機會。 
       從水草植物體中可被分離及鑑定出三種色素:葉綠素(chlorophyll)、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和花青素(anthocyanins)。其中葉綠素與類胡蘿蔔素存在於葉綠體(chloroplast)中,屬於光合色素,任何水草都含有這兩種色素,在正常情況下,葉綠素的含量約為類胡蘿蔔素的3倍。花青素存在於表皮組織細胞的液泡中,不屬於光合色素,且不一定存在,若有存在,其含量可從很少到非常多。 
       葉綠素呈綠色,化學性質較不安定,容易產生「光氧化」反應而分解,它的含量依栽培條件不同,而有顯著的變化或差異。類胡蘿蔔素主要以葉黃素(xanthophyll)為主,呈黃色,化學性質較穩定,其存在數量少有變化,具有保護或減緩葉綠素發生光氧化反應之功能。花青素通常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產生,在弱酸性的液泡中,主要呈紅色,可以保護植物體免於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得到,水草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群不穩定的葉綠素(綠色)、另一群十分穩定的葉黃素(黃色),以及另一類不一定會存在的花青素(紅色)等色素的組合所主導。試問:如果您手頭上有綠色、黃色及紅色三種水彩色料,如何在色盤上調出較接近紅色的色彩?當然是綠色比例要少,黃色適中,紅色要多,以這樣的調配方式最能達到目標! 
       您其實可以做為水草的彩繪者。利用栽培條件的控制,能間接影響其色素的組合比例,使它的葉綠素生產得少,類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生產得多,如此一來,水草焉有不泛紅的道理。至於要如何利用栽培條件來影響水草的色素組合呢?在本文中您可以找到一些參考答案。 
二、光度 
       光度是一種最能直接影響葉綠素及類胡蘿蔔素相對存在比例的因子。水草依賴葉綠素吸收光能,藉以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需要接近光線。當我們在測試光合作用的效率時,發現光度越強,通常其效率也越高,顯然強光有利於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 
       強光很容易導致葉綠素分解,不過類胡蘿蔔素的存在,能用來保護葉綠素,可以把這種傷害降低,因此所有的綠色植物以及光合細菌都含有類胡蘿蔔素。在此種保護機制的作用下,當光度越強時,就必須要有更多的類胡蘿蔔素來保護葉綠素,而且類胡蘿蔔素的種類也會變多,例如,除葉黃素之外,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的含量也會增加,它是一種橙色的色素。 
       就綠色水草而言,在正常情況下,葉綠體中葉綠素的含量約佔75﹪,類胡蘿蔔素約佔25﹪,葉綠素遠多於類胡蘿蔔素,所以類胡蘿蔔素的橙黃色完全被葉綠素的綠色所遮蓋,因此水草看起來是呈現綠色的。可是這樣的存在比例,會受到強光影響,而導致葉綠素含量減少,及類胡蘿蔔素含量增加。如果光度足夠強,甚至於類胡蘿蔔素含量可以超過葉綠素,而讓類胡蘿蔔素的橙黃色得以表現出來。 
三、紫外線 
       花青素的合成是是一種十分複雜過程,除非有重要的功能,否則植物是不可能如此勞神費力地來製造的。科學家早已發現花青素是目前已知對抗紫外線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質,植物生產花青素可用來對抗紫外線的傷害,這是為什麼植物要在它表皮組織合成花青素的主要原因。 
       一般螢光照明燈的光質中,多多少少都含有紫外線的成分,因為紫外線的波譜位置很靠近藍光,只要光質中含有藍光,紫外線應該也會存在。由於紫外線含量可能不多,所以在普通照明之下,微弱的紫外線並不足以對水草造成傷害。可是,若把光度增強,紫外線的能量可以被累積,可能會對水草造成影響,因而可以刺激花青素的形成。 
       假使我們刻意在光質中增加紫外線的成分,那麼水草產生花青素的傾向應該會更明顯。由於紫外線對葉綠素的傷害更大,因此使用這種刻意製造的燈具,無疑最能降低葉綠素的含量,以及能大幅增加花青素的含量,結果花青素的顏色能被彰顯出來,而葉綠素的顏色則被遮蓋,因此水草較能表現出豔麗的色彩。 
四、醣類累積 
       花青素基本上都是配糖體(glycoside)產物,沒有經過醣化作用(glycoslation)無法形成穩定的色素,所以醣類累積對花青素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醣類為光合作用的產物,因此如果光合作用旺盛,對醣類累積有益。 
       為了促進光合作用之進行,並藉以製造更多的醣類,我們可以設法提高光度,或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另外,光質是否適當也要注意,因為光合作用的效率與光質也有關係。如果光質中的紅、藍光比例越高,對促進光合作用之進行越有利。 
       從節流的角度來說,減少醣類的消費,相對可以提高醣類累積。醣類很容易與氮作用轉為胺基酸,為了減少這方面的消費,氮肥(如銨及硝酸鹽)在水體中的含量就不能太多。還有,由於缺磷影響著水草的能量代謝,使光合作用的產物運輸受到抑制,碳水化合物易在葉中積累,並促進花青素的形成。 
五、其他環境因子 
       溫度是另一個影響花青素合成的重要因子。在低溫下,花青素合成速度較為緩慢,高溫時,花青素則很容易分解,因此,基本上低溫對花青素的累積較為有利。同時,在低溫下,葉綠素的分解速率也會加速,導致數量減少,有利於花青素及類胡蘿蔔素含量的相對增加。 
       從醣類累積的角度來探討,低溫可以降低水草的呼吸速率,因而可以減少醣類的消耗速率,有益於醣類累積。 
水草細胞的液泡之pH值,多少會受到栽培水質影響。水體中的「生理酸性肥料」成分比例越高,或水質維持弱酸性,皆有助於存在於液泡中的花青素,能以更紅豔的色彩展現。 
六、結論 
       從以上的論述的分析當中,似乎已經能為「如何讓水草長得更紅」的問題,找到一些參考答案。現在我們把它歸納如下:光度要強,光質要佳,最好在光質中能含有若干紫外線成分,二氧化碳濃度要足夠,光合作用效率要高,溫度要低,最好是弱酸性水質,以及硝酸鹽及磷酸鹽濃度要低等。

 

為什麼我把紅色水草種綠了

一、前言 
       有許多人會問:為什麼我把紅色水草種綠了?明明從水族館買回來的紅蝴蝶,原來是那麼紅豔可愛的,結果移植到自己的水族缸後沒有幾天,居然逐漸退色了,甚至於有些人把它給種綠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蓋栽培環境若不同,水草的生長形態或葉色可能也會有所變化。更清楚地說,水草處於不同的環境之下,它通常必須改變自己的生長形態或葉色,來適應新的環境,否則它可能難以再繼續存活下去。 
       葉色的變化是水草重新適應不同光環境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如果我們把已經退色或變綠的紅蝴蝶再種回原環境中,它仍然可以再讓它「紅起來」。光照與水草色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光度及光質會影響水草的色素組成,進而改變水草的葉色。 
二、為何水草在強光下栽培會比較紅
       眾所周知,紅色水草在強光下栽培會比較紅,但較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此乃是強光會改變水草的色素組成之故。水草的色素概分為光合色素及非光合色素兩類。其中光合色素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葉綠素(chlorophyll),以及另一種大家較不熟悉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非光合色素只有一種,稱為花青素(anthocyanins)。它們在水草的表皮組織的存在比例若不同,水草所呈現的顏色也不會一樣。 
       我們都知道葉綠素是綠色的,它存在於表皮組織的葉綠體中,以葉片含量最多,是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它一方面會吸收光能,並將光能用於光合作用,可是另一方面,葉綠素卻又很容易受到強光的破壞,使它分解而轉為無色的產物,當然這也會令它喪失光合作用的能力。 
       類胡蘿蔔素是一種「保護色素」,它與葉綠素共生在一起,在一定的作用範圍下,它可以保護葉綠素免於受到強光的破壞,不過如果光度實在很強的話,類胡蘿蔔素的保護作用是會被打折扣的。另外,類胡蘿蔔素的種類很多,顏色也不盡相同,有黃、有橙、有紅等。它們可以吸收特定的光譜,並將光能傳遞給葉綠素利用,因此可以擴大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譜範圍。 
       雖然類胡蘿蔔素的化學性質比葉綠素穩定許多,在強光下不容易被破壞,但是當碰到紫外線時,它就有被氧化分解之虞。這時候,另外一種存在於細胞液泡中的花青素出現了,它是當今已知吸收紫外線最強的天然物質,可以用來保護類胡蘿蔔素,它會將紫外線吸收,並把所吸收的輻射能轉為熱能,因此可以增加水草的禦寒能力。花青素的種類不少,顏色也不盡相同,有黃、有橙、有紅、有紫、有藍等,比類胡蘿蔔素更富於色彩上的變化。 
       綜合上述,可知光度越強,葉綠素將越少,類胡蘿蔔素將越多,所以類胡蘿蔔素的顏色能被逐漸突顯出來。如果光質中再含有紫外線成分,將可促進花青素的形成,同時它的顏色也會逐漸反映出來。如此一來,水草的泛紅機會就相對增加許多。 
三、為何水草在弱光下栽培會轉綠
       水草中的花青素並不是光合色素,雖然它有各種不同鮮艷的顏色,也能吸收不同的光譜(如綠光),不過卻無法將所吸收的光能移轉給葉綠素使用,全部轉為熱能。另外,它很可能反射掉一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如紅光),間接影響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在弱光下花青素對水草而言,反而是有害無益的。 
       當把一株原來富含花青素的紅色水草,移植於弱光環境時,水草植物體中會生產一種「花青素水解酶」,將花青素代謝分解,以免影響到光合作用,因此顏色將改由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來主導,這是紅色水草退色的主要原因。 
       當水草在弱光下栽培時,它必須生產較多的葉綠素,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時弱光不足以破壞它的結構,於是水草開始大量生產葉綠素,使葉綠素數量增加,結果它的顏色(綠色)又把類胡蘿蔔素的顏色給遮蓋了,這是紅色水草轉綠的主要原因。 
       水草在弱光環境栽培下轉綠,主要目的僅在於要儘量提高它的光合率而已,這是水草適應弱光環境的基本求生方法,否則它終將難有生存空間。水草之所以會如此作,乃是為了適應弱光環境所演化出來的一種生存機制,因此我們實不必為此自然現象感到訝異。 
四、結論 
       紅色水草在移植之後不久即失去原有豔麗的色彩,雖然這情景難免會令人感到有些失望或遺憾,不過為了在新環境中求生存,它必須重新改變植物體中的色素組合,藉以滿足光合作用的需求,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如果我們有此認知,就不至於再對這問題感到氣餒,同時若想再把它種得像原來那麼漂亮,我們也較能懂得怎麼去作妥善的處理才能達到目的,或至少會想到是否應該給它一個更適當的光環境,讓它有限制葉綠素數量之能力,又有促進花青素形成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