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大转帖集之造景水草缸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摘自《水族俱乐部》,编者:都市无眠人

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國際大都會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作者:Sylvain van Waerebeke(www.paysages-aquatiques.com/inc.php)

翻譯:Erich Sia

前言

 我的姓名叫做 Sylvain van Waerebeke,是個法國人且很喜歡法國式的水草缸。雖然我在五年前就已經設立了第一個水族缸,但我認為自己在水族造景方面還是個新手。我是因搜尋網路如何栽培水草的資料時,才開始接觸水草缸的。我在無意中發現一些水草缸的照片,很快的就明瞭了,水族缸之所以對我的吸引力,是因為水族缸所能展現出來的藝術美學。我很清楚我所要創造的水族造景,就是能感動我的造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從觀察數以千計的水草缸來學習,並且模仿其中的一些風格。我練習了水草修剪的技術,也增進了栽培水草的整體知識。自從我五年前開始接觸以來,我的水族造景技巧大幅成長了不少。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水族造景風格與幻想
        我實在想不起來是如何發展出這個水族造景的。這個造景並沒有特別的靈感來源,除了有某些部位的佈景是從前在網路上看過的。這個水族缸是我第一個大型水草缸(450 公升),讓我能運用許多不同種類的水草。我犯下了和典型初學者一樣的錯誤,選用了太多自己所喜歡的水草,然後嘗試使用在一個水族造景內。在整個佈景的演變過程中(14 個月),造景的變化非常之大(請參考系列照片),這並沒有完全反映出我當初所企圖呈現的設計。有時改變是因為我自己的品味,但有時是因為水草本身而改變,例如水草如何成長、如何彼此搭配... 等。應該這麼說吧,我總是讓水草來告訴我該怎麼做。如果水草的色彩、集團和成長符合我的品味,那我就讓水草在水族造景內順其自然的發展。從某方面來說,這個水族造景是自己發展出來的。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當我在規劃並觀看造景發展時,這個水族造景的主題,真的是我從未思考過的。我之所以為之命名,是因為必須要有個名稱,以便入選香港薏景堂嘉賓全景圖的網頁和美國 AGA 的比賽。由於我看著水族缸時,腦海裡並沒有浮現特殊的名稱。我就將之命名為國際大都會(Cosmopolis),因為水族缸的物種來自許多地區,包括了南美洲、亞洲和非洲。
造景的方法和技術
        如果讀者知道了水族缸內有三根大沉木,可能會感到很驚訝。讀者能夠在造景第一天的照片中看得到,但在最後拍照的時後,沉木由於水草的成長而看不太到了。如果讀者仔細看左邊,還是能看見一根沉木由水草叢中冒出來。這和我最初所想像的是一樣的。中央沉木在底部的地方還看得見,並且在左半邊的佈景形成一個半凹陷狀,但這部分在照片中是看不見的。而右邊的沉木則完全被水草遮住了。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我很不喜歡沒有硬景觀的佈景。我對硬景觀的意圖是要成為整體造景的一個重點,可是讀者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的硬景觀都被遮住了。我認為這對我個人和我的水族造景而言都是個敗筆。我現在還在學習(那個時候還更認真),如何讓水草成長與凸顯硬景觀,能夠彼此平衡的搭配在一起。我並不是很喜歡簡潔飽滿的水草集團,這可能又要讓很多人感到很訝異了,因為這個水族造景看起來很有「荷蘭風」。事實上這個佈景也不怎麼真正符合我的品味,其實我偏愛看起來很自然的水族造景,勝過了荷蘭式的過度剪修水族造景。這是為何我的修剪技術包含了「選擇性修剪」,意思就是說我經常修剪有莖水草,以維持水草叢看起來紊亂而自然。我也避免將整個集團的水草剪修成相同的高度,以協助造景內看起來很自然的效果達成。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此外在挑選水草和硬景觀時,我對如何操縱照明來營造水草缸內的色彩和陰影,也特別感到有興趣。在營造強光區和陰暗區之間的對比時,我在色彩明亮的佈景區中加入暗點,會讓水族缸看起來更自然。我也很專注於營造景深的感覺,況且要確保佈景的起伏輪廓,也就是造景高度所能營造出來上下幅度。我不把注意力放在水族造景的規則甚或數學構成原則上,而是一直跟著「不錯的感覺」來走。縱使不吻合所謂的「黃金比例」,只要我覺得喜歡這個佈景的深度和高度,我就覺得這個水族造景很成功。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困難與挑戰
        在佈景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每一種水草的成長同步化,並且要如何修剪好讓水草同時都展現出最佳的狀態。曾經有一段時間,鹿角苔地毯長滿了整個水族缸的底床,要維持鹿角苔這麼快速的成長的同時,又要維持其外型與其他的有莖水草,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最終我放棄了鹿角苔。
最後我必須承認,有某一些水草品種,我始終不能維持得很健康漂亮,所以必須加以替換掉。
最後的想法與未來的展望
        在最初的時候,這個水族造景是打算要走「自然風」而非「荷蘭式」的,不過最終的結局卻是完全的相反。這讓我在這兩種風格的造景中學到很多,也曉得如何進行創作。在創作出這個水族造景之後,我認為要設計和維護一個自然風的造景,比荷蘭式的造景要來得更具挑戰性也更費力。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我對每一位水族造景新手的建議是:
        盡量利用網路。網路上有取之不盡的知識來源和技巧,能夠協助讀者栽培水草、修剪並發展出自己的水族造景技術。不斷的尋找不同的佈景和設計,不只是為了讓自己賞心悅目,也要從「設計者」的角度來思考。試著去了解佈景是怎麼做的,也要去發掘設計者使用了哪些水草、硬景觀,並且如何運用水草的組合已達成整體的造景。最後就是練習再練習。仔細看著水草的成長,這聽起來很好玩,
但水草會告訴我們如何修剪它們,並在何時該施肥。在觀察水草的時候,我們會發覺水草喜歡被種在哪裡,和其他的品種搭配起來,又會有多麼的好看。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

 我想我將繼續沉迷在水草缸好長的一段時間。雖然五年已經過去了,水族嗜好對我而言還是充滿著新鮮熱情。我會繼續進行水草缸的造景,而且不斷的企圖要做出令讀者在第一眼看到時發出「哇~」讚嘆聲的造景。我最近也展開了另一種風格的水族園藝:沼澤缸。我想這是水族造景很自然的延伸,這方面還有很多的新挑戰和概念有待發覺。

譯後語:

本文原刊載於水族造景世界 2008 年 4 月份每月一景,圖文經原作者 Sylvain van Waerebeke 同意翻譯使用。向陸地借景的「自然風」水族造景,目前可說是最夯的水族造景風格,相對而言發展已超過六十年的「荷蘭式」水族造景,越來越受到荷蘭以外國度的冷落。但我玩水草二十幾年來始終以為,荷蘭式水草造景比自然風或其他種類的水族造景來得「耐看」,本文作者的造景轉變可說是對我的看法之支持,看來我的品味並不孤單。或許風水輪流轉,幾年以後水草玩家們看膩了向陸上借景的曇花一現驚艷美感,會回頭重新探索荷蘭式水草缸。其實荷蘭人自己都說了,荷蘭式水草缸的水中花園造景手法,並非從前就特意規定要這麼個佈景法,而是經年累月由水草玩家們一起發展出來的共識。

作品名稱:Cosmopilis,榮獲 2007 年美國 AGA 國際水族造景大賽超大型缸組的冠軍。

P大转帖集之造景:由自然風轉型成荷蘭式的水族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