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水草缸造景AnnikaReinke、JanSimonKnispel

摘自《沼泽缸之家》 作者:Marcel Dykierek  翻譯:Erich Sia 譯序:
有別於其他水族造景攝影比賽,可以慢慢琢磨並修飾造景的內容,德國的「水草缸之藝術(The Art of the Planted Aquarium)」現場造景的殊死戰,其困難度之高相信是玩過水族造景的草友都能領會的。本文的受訪造景師 Annika Reinke 和 Jan Simon Knispel,在過去幾屆的「水草缸之藝術」比賽中,不論是"超大組"或"奈米組"都有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他們接受了德國「Fowgrow 水族造景網(Flowgrow Aquascaping Network)」的專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心得分享和心路歷程吧。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流動成長水族造景網(以下簡稱 FAN):
Annika 和 Jan 兩位好,我們很高興你們花時間回答我們的問題。你們人真好,請簡短的介紹一下自己。
Jan:我是 Jan Knispel(26 歲),目前是消防系統領域的設計工程師。
Annika:我是 Annika Reinka(29 歲),目前在呂納堡草原(Lüneburger Heide)的醫家獸醫院當特助。
Jan Simon Knispel(圖左)和 Annika Reinka(圖右)。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你們可算是這方面的"狂野青年"了,你們是怎麼進入水族造景領域的?最吸引你們的又是什麼?
Annika:從 2008 年起基於職業和教育的需要,我們暫居在布萊梅(Bremen)。由於我們的休閒嗜好在這段期間裡,只能利用週末的時候進行,而對於飼養寵物的渴望又日益熱切,我倆(加上房東的規定)一致決定購買水族缸。
Jan:Annika 從一開始就聲明不想要一般的"魚湯",於是乎我的任務就是,要搞出一個特定的水草缸,在視覺上要很吸引人,而且和週遭要相搭調。就和每個水族初學者一樣,我的水族相關知識都源自書籍和各個寵物店的店員。這第一個水族缸剛開始時水草生長很好,但很快的就出現廣泛的缺乏狀態了。造景本身對 Annika 的要求來說也是不合格的,在 2008 年十二月的時候,她指示我到"Flowgrow"這個網站來,這是她在搜尋"自然水族缸"這個主題時發現的。在經過幾個星期的爬文後,我了解到那缸肯定是巨量元素缺乏造成的水草成長惡化。(二氧化碳和肥料在先前的"專業建議"時就已經購買了)我們很快的從網購再買了新貨回來,換掉狀況不佳的水草,進行許多的水質測試,並且放入紅色的沉木。那個缸子的後續發展求證了很多事,伴隨著腦海裡的知識,未來在搬回老家後打算找更大的地方,短期內就購買更多的魚缸。
Annika:看見水族造景比起養魚,與住家與生活型態有更密切的關連性,是件很有趣的事。最常見到的情況是,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人家時,
在這戶家裡有一缸漂亮的水族造景和週遭很融洽,馬上就會讓人感到很自在。
作品名稱:漫無目的(Nowhere fast)。100x50x50 公分。榮獲 2010 年德國「水草缸之藝術」水草造景比賽超大組第二名。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靈感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造景範例讓你們多少有些大方向?
Jan:範例是有一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葡萄牙 Filipe Oliveiras 的"笠松"了,目前則特別是香港許錦汶的造景很吸引我。日本天野尚當然也不可忘了,他可當作所有人的範例。
Annika:我當然也曉得造景比賽的照片,而且每次看到新的"偉大"造景缸子時,例如許錦汶等人的作品,總是讓我一再感到很驚訝,不過至今為止最令我感到感動且有趣的,還是我能實際欣賞的一些"Flowgrow"網友的造景。直接站在面前而不只是觀看一張照片,會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FAN:你們如今有自己的靈感了,或許在腦海裡也有基本的想法,那你們怎麼進行新的布景?
Jan:靈感有各種的來源,例如影片、照片或者帶狗散步的途中。當然也常常有別的造景能夠指引"方向"。最困難的是合適硬景觀的蒐集,這往往又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真的找到適合的,通常是得不到。為此我們開車到各個店裡去找,或者在野外蒐集。我們是不會考慮從網路購買硬景觀的,硬景觀一定要親眼看到,才能夠想像出在缸子內能有何作用。以找到的硬景觀為基礎,構想就會一步一步地實現了。我們也可以這麼說,
硬景觀怎麼呈現法,缸子的主要樣子就會是什麼,原本的構想通常也會因此有所改變。要不然就沒有甚麼意義了,而缸子永遠也無法設立起來。
FAN:哪一種硬景觀的材料是你最喜歡也最常用的?
Jan:我最喜歡用的是岩石,我愛極了石組造景,雖然就算到今天我也還不是處理得很好。過去的時間裡我用的大都是青龍石,最主要的原因是有相當現成的數量。岩石不可以提升水質的硬度,在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的重要,但目前我的看法又不太一樣了。沉木的話至今一直只有兩種,但現在的選擇性更多了。
FAN:Annika,這方面妳的看法如何?
Annika:我大都是用現成的材料來造景,通常是上一個造景所留下來的,其他的都是我在路上意外遇見的,和是否為新設計的缸子是無關的。
我看起來喜歡的就拿來用,不管是岩石或沉木。是先有蒐集到的材料才會產生的構想。
FAN:這麼說來基本上和 Jan 的作法相反的。你們會遵循硬景觀的擺設規則或者說是"黃金比例"嗎?
Jan:沒注意到。我們就簡單的試著取得一些和諧,或多或少就會自動遵守黃金比例,這是很自然的東西。我在 2010 年漢諾瓦(Hannover)寵物展聽過 Karen Randall 的演講以後,就更加試著保持黃金比例,有時候做得到,有時候不行。不過我最多就是用一把尺來把底床整平。
FAN:懂了,我很能夠了解。我們來談談,怎麼讓造景栩栩如生。你們有偏愛的水草嗎?如果有,是哪一種?
Jan:迷你矮珍珠和珊瑚墨絲。 Annika:大百葉(Pogostemon stellatus)。
FAN:Anikka,你覺得你們每次在造景時提出自己的創意風格嗎?
Annika:會的,我倆在這方面的品味差很多。通常我們對另一半的缸子也不是特別喜歡。 作品名稱:綠色的特定陰影(A Certain Shade of Green)。60x40x55 公分。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真的?品味的的差距果然很大。我們很想知道,你們的缸子內有哪些典型的魚類和無脊錐動物?又是為什麼?
Jan:我們對動物的放養非常的小心,新缸還不是很穩定,所以我們大都從螺類和蝦類開始。在過了三個月之後,才會放入魚類,不論是一群小魚或一對大一點的魚。有關魚類方面,我們不會單純只養一種特別賞心悅目的魚,也不會養造成其他魚類緊迫的品種。
FAN:你們的日常管理如何?每個星期大概花多少時間?
Jan:每天監控缸子是理所單然的,餵一點飼料和施肥花約十分鐘。星期天是水族日,這一天用了六個小時來換水、修剪水草等等。
FAN:這看起來像是星期天的快樂時光。雖然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但總還有些東西只能或者至少應該"親自動手"。我們知道 Jan 你是你倆中"負責"科技面的,能不能告訴我們,有哪些技術設備是你特別看重的?
Jan:就整體的技術設備來說,我會堅持使用高價值的產品,尤其是要確保能補給後續的零件更換。同樣重要的是,盡可能要節省能源。對我來說意思就是,要使用反射效果良好的燈具,對於外置式過濾機的使用也盡量減少,根據需要可用泵浦來取代。缸子的水溫也大都是在 22°C,再加上白天的照明加溫。
FAN:我們來到真正的重點了:你的水族缸照明有多強?你對新設缸也就是初始階段的做法如何,
Jan:我特別注重照明的選擇,缸子的照明要很充足。透過 T5 HE 和 HO 燈管的使用,整個系統很有彈性,足夠讓水草有最理想的生長。我至目前為止的最佳經驗值是每公升 0.4 至 0.5 瓦的光,超過的話就會很累。養魚的缸子照明時間就會比較短。
FAN:你提到了泵浦,用在自己或你們部分的缸子中。你對於過濾和水流循環的議題看法如何?
Jan:在這方面目前我並不太一致。目前我用的水流循環每個小時約有 15 次,是不是還要往上提高,我還要試試看。相反的在過濾方面我卻是偏少,我的意思是說,自從"特殊"的肥料上市以後,較少的過濾也能有很好的成果。總結來說我喜歡,但還無法評斷。
FAN:你有特別喜歡的缸子尺寸嗎?
Jan:我到目前為止的缸子都很高,未來想買寬一點的缸子。當前我最喜歡的是 60x30x30 公分的標準尺寸。這種缸子設缸很快,也不太需要特別的技術設備。
作品名稱:馬丘比丘(Machu Picchu)。25 公升。榮獲 2010 年德國「水草缸之藝術」水草造景比賽奈米組第三名。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我們現在對你們缸子的技術設備有相當廣泛的印象了,也知道你的思考出發點。非場感謝。你也是兩人中掌管施肥的,我們也很想請教你這方面的議題。你會遵循特定的施肥方式嗎?你對於底床施肥的看法又如何?
Jan:目前我在進行減少沉澱的工作。例如在水體內降低磷酸(PO4)的濃度。底床施肥剛好提供絕佳的機會。基本上我只是想試著要有很好的水草生長,同時又不會出現缺素症狀。
FAN:我們剛剛提到了初始階段的照明;你怎麼讓一個新設缸開始"運轉"的?
Jan:就像先前講過的,剛開始的時候會降低光照。此外我會注意到,盡可能種植健康的沉水水草,讓缸子有足夠的時間來達成平衡。
FAN:有沒有特定的水質是你後來要達到或保持的?
Jan:我不再測試水質了。水族缸每個星期會添加 20 ppm 的硝酸、0.5 ppm 的磷酸、10 ppm 的鉀、0.075 ppm 的鐵和 10 ppm 的鎂。
此外我還會大量換水超過 50%,並試著把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 20-30 mg/L。這是我的標準數據,當缸子時間久了以後,水量會變得比較少,
或者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這要看需求來調整。
FAN:在缸子的運轉期間有可能出現藻類,這要看作是正常的嗎?或者要去防止?如果在你的缸子裡發現了藻類,你會怎麼做?
Jan:藻類對我來說絕對是"不通過的"。我只要一看到藻類,就會試著動手移除,而且會調整施肥。就連綠斑藻我都無法接受,並且會調整施肥。
FAN:你已經觸及"換水"的議題了。你對於反對派的看法如何?定期換水能夠承諾你甚麼?
Jan:換水是超級棒的方法,可以把缸子重新設定在一個監控的營養濃度內,對我來說在初始階段尤其如此。當缸子隨著時間適應了肥料和營養的消耗,我會降低換水的頻率和容量。無論如何,換水是遇到問題時的最佳"急救"方法。
作品名稱:靠近(Closer)。100x50x50 cm。榮獲 2011 年德國「水草缸之藝術」水草造景比賽超大組冠軍。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在漢諾瓦舉行的 2011 年"水草缸之藝術"的造景比賽有個特色,就是缸子要在會場上"滯留"兩三天的時間,要看參賽者完成布景的速度有多快。這種情況有個很大的危險性,因為缸子看起來會是"才剛設置"的樣子,可是我們想要的,卻是盡可能很自然的印象,很顯然是相反的。Jan 你可曾試著以智取勝超大組(XL)的 250 公升缸嗎?你在家裡有這樣的缸子造景嗎?如果有,又是多久了?
Jan:我在比賽前大約六個月就設缸了,最後一的水草也在六個星期前就種植了。可是我在運送和搬遷過程中,遺失了兩個重要的設計元素,所以在漢諾瓦時,這個缸子還需要一些改進。感謝 Flowgrower 網友在會場的協助,我最後取得了足夠的水草,讓這個缸子有"成熟"的效果。
FAN:你對完成缸有何憧憬?為何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Jan:目標是擷取大自然的一個細節,並且以 1:1 的比例來呈現。細節的工作耗時好幾個星期,而且越來越費工。由於使用了"特殊"的肥料,
水草的成長實在很難以想像,使我不可能再保持各個小細節了。整個缸子的最後關鍵是在迷你矮珍珠。我們可以這麼說,肥料才是整體外觀的關鍵所在。
FAN:為什麼你要在這個造景裡使用這棵水草?
Jan:我就是特別喜歡前景草,一方面和構想吻合,另一方面很容易修剪。
作品名稱:來到日落(Come around Sundown)。25 公升。榮獲 2011 年德國「水草缸之藝術」水草造景比賽奈米組冠軍。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關於奈米缸就讓人有些困惑了。在缸子旁的標示寫著,這是 Jan 的缸子。可是我們後來知道,這個缸子都是 Annika 在照顧。Annika 你要稍作說明嗎?
Annika:這個缸子在去年來過漢諾瓦一次。這個缸子陪伴我們已經約有 1.5 年了,在 2010 年時我們以"馬丘比丘(Machu Picchu)"獲得了第三名。這個缸子先前在家裡被受到了忽視,有三個月的時間不曾施肥,也不曾做過任何的維護。不過這個缸子的狀況卻很穩定,我就慫恿 Jan 把缸子讓給我來管。約在 2010 年六月時進行了一次相當大的修剪,之後就放在我們的廚房。慢慢地就被我給改變了,鳳尾苔和迷你矮珍珠被拿掉了,並且造出了一條"矽石鋪設的小徑",石頭的擺設也改變了。以些幾毫米大的鹿角苔碎片,塞入了每個岩石的縫隙之中。其他的水草則全部留下,因為我覺得這些水草尺寸很小,而且也很好照顧。後來我們意外獲得了一小撮的馬蹄溝繁縷(Elatine hydropiper),我就決定在小徑上種水草。由於黑毛藻在珊瑚墨絲上蔓延,我不加思索的就很勇敢的把珊瑚墨絲完全拿掉,直到底下的岩石露出為止。結果是,珊瑚墨絲順著岩石的形狀再長了回來。在漢諾瓦比賽之前的三個星期,缸子還是順其自然的發展,那時候 Jan 問我想不想參賽。說完就立刻動手了:改善照明、增加施肥,然後期待結果。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勇氣置身比賽,可是 Jan 覺得這個缸子發展得很好,就用他自己的名義在參賽截止前三天報名了。所以這個缸就以"來到日落(Come around Sundown)"的名稱第二度出遊了,結果獲得了奈米組的第一名。
作品名稱:色彩與形狀(The Color and the Shape)。 63x36x36 公分。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感謝你們這麼詳盡地回答。我們還想問你倆幾個很一般的問題,很簡單的回答就可以了,只要第一個反應就可以了。你們怎麼定義水族造景?
Jan:和周遭很契合的缸子,結合了高價值的材料。
Annika:就像電視...只會越來越好!
FAN:你們對德國的"造景"發展有何看法?你們對目前的趨勢看法如何?
Jan;水族造景在未來的幾年會是水族界最重要的議題,趨勢會走向"即插即用式的水族造景"。我們對此已經抱持批判的看法,目前有許多的"水族缸造景師"和"書籍作者",他們往往忘記了,要深入探討缸子維護和施肥等基本的議題。我希望,這兩個議題在未來能受到更多的重視。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德國的造景缸不斷的在進步,我認為目前從水草的品質來看,我們是屬於前端的。
Annika:我認為,未來在市場上會有越來越多的水族造景議題。對水草和特定水質之重要性的意識會強化。然而總是還有一小群人的造景,會造國際比賽中獲得成功,願意花很多錢在設備上,而且瘋狂的程度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天真快樂。
尚在發展中的造景缸。60x45x45 公分。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你們目前最喜歡的外國造景是?
Jan:香港許錦汶的"緣(Destiny)"。
Annika:菲律賓 Joey L. Gatus 的"大草原的生命循環(Savanna's Cycle of Life)"。
FAN:Jan 你自己的哪個造景是你最喜歡的?為什麼?
Jan:我目前的缸子,因為還在發展當中,我覺得非常興奮。
FAN:Annika 你自己的哪個造景是你最喜歡的?為什麼?
Annika:"岩石(Rocks)",因為我喜歡奈米缸,而且是從迷你矮珍珠發展而來的。 作品名稱:岩石(Rocks)。40x25x25 公分。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 FAN:你們對未來的期望和計畫是甚麼?你們有想要實現的夢想計畫嗎?
Jan:夢想計畫是一個"低科技"的七彩神仙缸,不過還要好幾年才能夠實現。下一步應該是客廳的一個大型石組缸。
Annika:除了客廳的一個大型石組缸,我希望和 Flowgrow 的網友能有共同的策劃,讓整個社群能夠更緊密的聚在一起。
FAN:你們對有類似願景的人有何建議?
Jan:遍試各種水草,要了解肥料和水質的化學。一個水族的 90% 是由水草組成的,如果水草生長不夠理想,就算這個缸子有最好的硬景觀也沒用。要累積自己的經驗,不要因被批評而喪失勇氣,這些都是每個人都要經歷過的。Flowgrow 網站目前是個難以置信的知識庫,我相信不需要在此提出各種問題,就能成功的讓水草缸運行了。
FAN:我個人以 Flowgrow 水族造景網的名義,非常感謝你們撥冗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都希望你們能更成功!
初次造景試作缸。60x40x55 公分。  人物专访:Annika Reinke 、Jan Simon Knisp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