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斑节狐狸

Tanganicodus:蓝斑节狐狸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仅有1种-Tanganicodus irsacae

环境:大浪冲激的岩石区

身长:公鱼约6.5公分,雌鱼约5.5公分

食物:偏肉食性,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及丰年虾、小虾等

水质:23~28℃,硬水10~15dH,pH8~9

鱼缸:200公升以上,3尺缸以上较好,需要沙及石块以及充足溶氧

性别:无差异,雌鱼体型较小

特征:吻部尖长,牙齿尖长状,体侧多有蓝色斑点

习性:惯常以匍匐方式停于一处,游泳时多以一顿一顿方式移动

繁殖:口孵繁殖型,雌雄轮流口孵,先由雌鱼孵化最先10天后再传给雄鱼继续口孵,雄鱼孵约10天后释出仔鱼。

描述:Tanganicodus irsacae是最小的狐狸,食物来源主要为摄自基质的无脊椎动物,其消化道仅为体长的1.5~2倍,虽然在检视其消化道内含物时显示出有一部分是丝状藻,但可能是在摄食无脊椎动物时一起吃进去的,本属鱼大致上看起来很像S.erythrodon和E. sp "encyanostictus north",但还是能以较尖的吻端和和背鳍的暗斑来区分出不同,更仔细看的话还可以注意到其尖长的牙齿,能够轻易的自小洞中挑出昆虫幼虫及甲壳类动物。

本种鱼是广泛分布种,分布在坦湖北部三分之二的范围,玛拉加拉西河以北的族群在背鳍中段的硬棘部位有着黑斑,但河以南的族全虽然也有黑斑但不明显,而最北端的族群另外在背鳍边缘还有或多或少的明显斑点,反之其它的族群其黑斑位于鳍的较低处而常和身体的横条纹混在一起,典型区域的族群其个体的背部边缘有斑点,条纹分布模式则是后半段明显而前半段则较淡或无条纹,刚果Kavala岛的族群则是背鳍边缘有斑点而身体无横纹,分布在刚果最南边的族群则是在Kapampa附近,族群特征是条纹明显但仅有一两个背鳍斑点和条纹相接,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后半身还有着细长的蓝色横纹,其它的变异种则仅有蓝色斑点。

同种竞争是饲养这种鱼最大的问题,一般需以散布数处石块堆栈以维持较多个体,但对其他坦鱼而言则相当适合混养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