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环与生物球两种滤材的比较

目前水族界使用最多的生化滤材是陶瓷(玻璃)环、生化棉和生物球,这三种滤材各有特点。在网上看了许多帖子,发现玻璃环的接受度最高。不过,许多人对不同滤材的使用特性缺乏了解和比较,有一点盲目性。实践证明,玻璃(陶瓷)环是一种相当优良的生化滤材,效果好,使用方便,价格也不算贵,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滤材就不好。这里试把玻璃环和生物球做一个比较。本人才疏学浅,斗胆在孔夫子门前卖书,意在抛砖引玉。

玻璃环的最大优点是有广大的表面积,每升可达150-270平方米,同时,环内的孔隙发达,孔径为0.04--0.08毫米,和松软土壤的孔隙相近,特别适合硝化细菌居住。生物球也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一个4厘米直径的生物球表面可达20000平方毫米,但和玻璃环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一升玻璃环的表面积可达同体积生物球的400--700倍。

要强调指出的是,决定滤材生化效率的并不仅仅是表面积,在合适的过滤系统中,如果使用一升玻璃环的话,生物球只要5升就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完全不需要用几百升。
表面积越大的物体,水的通过特性就越低,采用环状结构可以改善水的通过特性,玻璃环壁比陶瓷环壁薄,过水性会好一些,但比生物球要差得多。水经过密集的玻璃环时,很容易产生死角,特别是在横向水流的情况下,大量的水会从环的上面漫过,中下层由于水流不畅,硝化细菌既缺食物又缺氧,难以有效工作。在滴流过滤器中,水是由上而下的,情况会好很多。生物球是专门配合滴流系统设计的,水和空气的流通性极佳,远胜于玻璃环,所以在滴流过滤器中多使用生物球,很少用玻璃环或陶瓷环(如果堆放的层数不多,效果还是可以的)。

保证水流的通畅和氧气的充分供应,是设计和改良过滤系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否则玻璃环的优势难以发挥。潮汐过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一次潮汐就相当于滤缸内进行了一次全面换水,滤材既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克服水中溶氧不足的缺点,又能避免出现死角,保持新旧水的良好更替,使所有滤材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这也是潮汐过滤系统具有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随着水的涨落,滤缸内的空气也不断排出和吸入,所以氧气供应完全不用担心。

理论上玻璃环可以同时培养好氧菌和厌氧菌,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去硝器,但去硝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通常用臭氧来控制),处理不好反而有害。有的人用小茶壶做去硝器,据说效果不错,但没有严格的监测手段,全凭经验,不是高手最好别试。用水草或藻来分解和吸收硝酸盐,不失为一个又简单又安全的方法。大柳吸收硝酸盐的能力特强,不妨一试。

一般上部过滤器由于高度和容量的限制,采用潮汐过滤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不过,也有人喜欢用滴流方式,两种方式哪种更好是见仁见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