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对盐度的反应──渗透压的调节

有些水生生物能生活在较大的盐度变化范围内﹐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这是广盐性生物。有些水生生物只能生活在很狭小的盐度变化范围内﹐对盐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有些甚至不能忍受盐度的微小变化﹐这是狭盐性生物。生活在河口和海岸潮间带的生物以及能在江河和海洋之间进行降河洄游和溯河洄游的种类﹐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生活在盐度高而稳定的海洋中和盐度很低而没有明显变化的淡水中的水生生物都是狭盐性生物。

水生生物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体液的渗透压随着水环境的渗透压而变化﹐这类生物叫变渗压性生物或渗压随变生物。它们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不完善﹐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相接近﹐并且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水环境的盐度升高时﹐它们的体重由於失水而减少﹔盐度降低时﹐其体重由於水分渗入而增加。大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都是变渗压性的﹐它们体液的渗透压与海水接近一致﹐其中棘皮动物﹑环节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体液渗透压与海水接近相等﹔甲壳动物﹑腹足类和头足类的体液渗透压与海水相比稍低﹔其他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则稍高。

另一种是能调节体液的渗透压﹐保持其稳定性而不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这类生物叫恒渗压性生物或渗压调变生物﹐包括在淡水和半咸淡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全部水生脊椎动物以及在高盐度水体中生活的动物。它们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调节渗透压:控制体表细胞膜的透水性和对盐类与其他溶质的通透性﹔排出水分或盐分以抵消体内与体外之间渗透压的差别﹔在体内贮存水分或溶质。由於淡水和海水的盐度差别很大﹐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动物面临的渗透关系不同﹐调节方式也就不同。淡水无脊椎动物﹑淡水鱼类和两栖类﹕体液的渗透压高於水环境的渗透压﹐因此﹐外界的水通过可渗透的鳃﹑口腔黏膜﹑体表等大量渗入体内﹔体内过多的水分则随时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海洋鱼类﹕海洋硬骨鱼类体液渗透压低於海水﹐因此体内水分通过鳃和其他体表不断渗出体外。它们保持体内水分的途径有两种﹕一方面不断吞食海水以及从食物摄取水分﹔另一方面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强﹐使排尿量减少﹔同时﹐通过鳃的泌氯细胞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以免因吞饮海水而使盐分在体内大量积累。广盐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广盐性鱼类如罗非鱼﹑赤﹑刺鱼等﹐和洄游性鱼类如溯河的鲑﹑鳟和降海的鳗鲡﹐它们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能分别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其体表对水分和盐分的渗透性较低﹐这有利於在浓度不同的海水和淡水中进行渗透压调节。当它们由淡水转移到海水时﹐虽然有一段时间体重因失水而减轻﹐体液浓度增加﹐但在48小时内即能通过吞饮海水而补充失水﹐鳃的氯细胞排出过多的盐分﹐肾脏排泄机能也自动减弱﹐使体重和体液浓度恢复正常。同样,当它们由海水进入淡水时,也会出现短时间的体内水分增多和盐分减少﹐然後通过增加排尿量和保持盐分使身体水分和盐分复趋平衡。

肾小球的功能是过滤血中废物及体内多余的水份,肾小管的一部分功用就是把有用的物质重吸收回来,比方说水分或者是葡萄糖氨基酸....透过这两种器官的多寡来让鱼类可以生存在淡水或者是海水...

然而根据以前看来的一份资料是说大多数的海水鱼类的体液渗透压约为1.007  26度,HYPO疗法的主要范围是1.008-1.012    26度,只要是不低於这个范围鱼儿可以透过不吞饮海水来控制渗透压,然而多数的病原寄身虫构造简单本身并没有这麽先进的渗透压调节器官,所以可以运用这个方法长期的来排除掉一些病原寄身虫的威胁,由於盐分的排除是必须耗能量由泌氯细胞主动排除的,所以稍微降低比重也能降低鱼类对於排除盐分所耗的能量,一些新鱼的适应或者是长途的输送,有些鱼场就会增加淡水鱼的盐分或者降低海水鱼的盐分来增加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