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病的预防与治疗

鳃部疾病为养殖鱼类极重要的疾病,尤其在夏日高水温期,常造成养殖户极大的损失。

鳃病的种类

1.细菌性鳃病:

不良环境(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粘液细菌或其他细菌的感染。

2.霉菌性鳃病:

由鳃霉菌(Branchiomyces)感染鳃组织引起,常发生於高水温期,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多之鳗池。

3.鳃吸虫病:

因指环虫、三代虫等鳃蛭大量寄生,刺激鳃组织,造成伤口,引起二次性细菌性感染。

4.原虫性鳃病:

车轮虫、杯状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虫於鳃组织大量寄生,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粘液分泌过多,并发细菌性鳃病。

5.出血性鳃病:

因化学污染,杀虫剂等的刺激,使鳃微血管病变,形成动脉瘤。

6.营养性鳃病:

因食物中缺乏泛酸(Panthotenic acid)或其他营养不均衡而引起。

造成鳃病的原因

1.水质不良:

不良的水质包括有:氯、亚硝酸过高,水质混浊(水中悬浮微粒过高),水色不良(藻类生长不良或过盛),池底有机物过多。这些因素会刺激鳃组织或使原生动物、霉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增生,附生鳃组织,使鳃组织增生,粘液分泌增加,引起各种病变。

2.水温过高:

高水温使水中溶氧降低,於高密度养殖时易发生缺氧,引起鳃病,尤其冷水鱼类,如鳟鱼於水温高於23℃时,易发生鳃病。

3.饲养密度过高:

过度拥挤时代谢废物的产生较多,鱼只所受到的紧迫也较高,除了容易造成鳃病外,也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4.喂食过量:

除了增加排泄物与残饵的污染外,亦增加鳃组织气体交换的负荷,尤其於高密度养殖时,过食常造成鱼只暴毙。

症 状

食慾丧失,不活泼。
浮头,於进水口附近或水流缓慢处蹒跚漫游。
失去平衡,翻肚,死亡。
 
诊 断

观察食慾丧失,浮头等症状。
解剖病变:鳃组织增生、粘着,粘液分泌增多,重症者可见组织坏死溃烂。
显微镜检查:观察病变组织变化,有无吸虫类或原虫类等附生。
细菌分离监定。
 
治 疗

1.细菌性鳃病:

AV-70 1~2 ppm长期药浴。
富来顿 2~3 ppm长期药浴。
2.霉菌性鳃病:

捞除病鱼烧毁,清池以石灰或碘剂(爱得灵)消毒後再放养。

3.鳃吸虫病:

好必定 0.1~0.2 ppm 长期药浴。
三氯酸 0.5 ppm 长期药浴。
福马林 30~40 ppm 药浴12~24小时。
4.原虫性鳃病:

AV-70 1~2 ppm长期药浴。
福马林 30~40 ppm 药浴12~24小时。
5.出血性鳃病:

大量换水,富来顿2~3 ppm,长期药浴,防止二次性细菌感染。

6.营养性鳃病:

於饲料中添加大鳗素、虾旺等补充营养。

预 防

1.避免放养密度过高。

2.避免喂饲过量。

3.定期使用可保净分解池底累积的排泄废物与残饵,改善池底环境,防止水质恶化。

4.於饲料中添加大鳗素、虾旺,以补充营养,维护鱼虾健康。

5.增加水流量,提高水中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