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绿色养殖法

1.池塘条件: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近海,池坝、进排水闸门牢固,池底平整,底质泥沙质为好,养殖水源为海水或半咸水,盐度不低于10‰。  

2.清池进水:多年养殖的老池塘经过一个冬季的排干曝晒,在虾苗放养前一个月左右,使用生石灰按75kg~100kg/亩的用量均匀的扬撒于池底,通过机械翻耕等措施使生石灰与池底15cm~20cm厚的淤泥层均匀混合,进水20cm~30cm,2天后排干,再进水20cm~30cm,2天后再排干,连续冲洗2次~3次,清塘一周后进水肥塘。当年开发的新池塘,在放苗前20天左右,进水10cm~20cm,用生石灰按50kg~80kg/亩的用量均匀的撒入池中,3天后排干池水,再进水20cm左右冲洗一次,然后进水肥塘。进水时要用80目的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首次进水以80cm~100cm水位为宜。  

3.肥水及饵料生物的培育:肥水的目的是通过施肥使水中藻类、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虾苗入池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饵料生物较少的池塘可通过生物移植的方法补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kg~400kg、尿素3kg、过磷酸钙0.4kg。到放苗时,池水透明度在25cm~40cm为宜。此时,饵料生物接近高峰值。  
  

4.虾苗的选择和放养:虾苗要选择经检疫合格的规格整齐、体色鲜亮、无病灶、无拖带物、体长1cm左右的健康虾苗,尽量避免选择使用高水温和药物过多所培育的速生、虚弱、营养不良的虾苗。虾苗运输时尽量避开高温炎热的天气和中午,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稳定的时间运输,一般选择夜间运输。放苗时间应选择晴天无风的早晨,注意水温差不能超过3℃,盐度差不大于5‰。放苗时,先把运苗袋放入池水中,半个小时后袋内外水温接近一致时,再缓缓把虾苗倒入水中。放苗密度视养殖品种、池塘环境而定,原则上不大于2万尾/亩。  

5.养殖期管理:  

1)前期(体长4cm以前):这一时期,由于虾池中天然饵料充足,一般不投喂饲料,只要继续培养好天然饵料就可以。为保持天然饵料数量,放苗15天后,每隔2天投喂一次豆粕或麸皮,既起到肥水的作用,又可作为对虾的补充饵料。养殖前期池塘一般不进水,但要控制好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尽量使池水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池底渗漏严重的池塘要适量的补充池水。养殖前期要做好巡塘、查苗工作,发现池水变化快、虾苗见苗率低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中期(体长4cm~9cm):随着虾的摄食量的加大,池内的天然饵料开始不能满足虾的生长需要,这时开始投喂卤虫等鲜活饵料,一般每天一次,时间宜选择在傍晚前后进行。养殖中期水温开始快速升高,因此,要确保水环境稳定,此时视池塘情况、水源情况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每周进水一次,每次进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5%,到接近1.5m时暂停进水,重点进行水质管理。适当的肥水保证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重视巡塘管理,及时检查对虾生长情况,池坝、闸门有无渗漏,有无发病征兆,水色变化情况等。  

3)后期(体长9cm以后)此时对虾的总摄食量达到峰值,池内的天然饵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虾的需要。这一阶段要以投喂饵料为主,每天早晚各一次,早晨投喂日投饵量的30%,傍晚投喂70%,饵料可选择卤虫、海沙等鲜活饵料或全价虾料。养殖后期水温达到全年最高,应补充池水至最大水位。由于投饵量的增加,水质恶化加快,要每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可超过池水的20%。后期要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虾的生长情况,池水变化情况,虾病发生情况,同时积极做好防盗防逃工作。  

6.病害防治: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点,在预防虾病上下功夫,同时也不能忽视治疗。  

1)在养殖前期,虾苗下塘20天左右用二溴海因进行全池泼洒。此后每一个月左右做预防作一次,做到无病先防。  

2)每次进水前,要检查水源水质,预防污水进入池塘,破坏水环境,间接导致发生虾病。  

3)进、排水渠要独立使用,防止有病池塘排出的水再次进入池塘。  

4)有选择的使用药物,保证防治效果。  

5)做好中后期的巡塘工作,发现症兆,及时处理,防止虾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