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探针技术诊断对虾病毒病

核酸探针是指被某种物质标记从而可以被探测到的核酸片段,它能特异性地与待检测核酸样品中的特定DNA发生反应。核酸探针技术实质上是利用核酸杂交原理来检测对虾病毒,其中点杂交是常用的一种核酸探针杂交方法,也是用核酸探针诊断病毒病的首选方法。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敏、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易于大量制备等优点。其缺点是灵敏度较PCR方法低。
  

因标记物不同,核酸探针可分为放射性核酸探针和非放射性核酸探针。放射性核酸探针含有放射元素(一般是32P、3H、35S),其优点是廉价(与非放射性探针相比)、灵敏度高,缺点是容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标记后必须立即使用,不能长期存放。非放射性核酸探针则含有非同位素标记物,如地高辛、生物素等。非放射性探针完全克服了放射核酸探针危险、有效期短等缺点,在灵敏度上也近于放射性核酸探针,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非放射性核酸探针——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对虾病毒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将样品中的病毒DNA吸附在杂交膜上,然后与病毒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杂交后加入偶联有碱性磷酸酶的地高辛(作为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最后加入显色剂(BCIP和NBT,它们是碱性磷酸酶的底物),显色剂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从而直接在杂交膜上显色,阳性信号(黄色)表明病毒核酸的存在,检测出病毒核酸就充分说明样品已被病毒感染。
  

目前国内外均已开发出商品化白斑病毒病的核酸探针检测试剂盒。由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病害防治研究室研制的“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核酸探针点杂交检测试剂盒”,便是采用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核酸探针技术来检测对虾病毒的。此试剂盒已销售到我国各沿海省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南方的养殖的发展需要,2002年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实验生物研究室胡超群博士生导师等研制出白斑症病毒、桃拉病毒和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已申请了国家专利,近年来该所在研究对虾病毒病的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