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魚苗養成法

七彩神仙是少數會在自己的身體的表皮分泌粘液食物給仔魚食用的魚種之一,一般魚類的仔魚被生下之後,得靠自己的運氣去尋找周圍環境內可以吞咽下去的微細粒子或小生物來充饑。不過,仔魚群並不會分辨那一些食物是有益的,那一些是沒營養。如果覓不到可食用或有養份的浮游小生物,則這些小仔魚就生存不下去。

當然是否吞咽得下去得看小浮游生物是不是夠細,合於小仔魚剛開口的口徑,每一種魚的仔魚剛開口攝食時的口徑都不一樣大小,開口口徑大的仔魚生存的機會較大,因為它們可攝食的微細小生物較多。如果仔魚開口的口徑大於豐年蝦剛出生的幼體(無節幼蟲),則是最方便被人工飼養的,因為豐年蝦苗是最大眾化且最方便的天然仔魚餌料之一。可是有很多的魚類的仔魚開口的口徑都小於豐年蝦剛出的幼體(無節幼蟲),所以這些仔魚只能先吃比無節幼蟲更小的天然浮游生物,例如牡蠣受精卵(大小約50~60μ)、小型輪蟲(大小約94~163μ)、初生的枝角類如monia及daphnia (大約150~200μ)等,然後再轉換到豐年蝦的幼體(無節幼蟲大小約460μ)。

於是上述小於460μ的天然浮游生物大部份是利用收集方式來取得,還沒有商業化將之製造成乾燥罐頭的產品可用,其方便性還不如罐頭裝的豐年蝦卵,好在飼料工業現在很發達,人造有微細顆粒飼料都可以經過配方及噴霧乾燥的方式生產出來,代替一部份的天然浮游生物。可是剛開口吃東西的魚苗消化系統分化尚未完全,胃功能尚不能百分之百吸收人工生產的配方微粒飼料,若只餵食人工微粒飼料而不供給仔魚天然的浮游生物當飼料的話,它們的生長速度會較慢。因為當魚苗攝食動物性的浮游生物飼料後,它們的酵素可幫忙魚苗分解所攝食的生物,來吸取其營養。所以混合餵養人工微粒飼料和天然浮游生物的魚苗,要比單單餵養人工飼料的魚苗長得快又壯。

關於魚苗的營養需求方面,淡水魚苗和海水魚苗是有差別的,海水魚苗非常需要20:5n3(epa)及22:6n3(dha)的脂肪酸,淡水魚苗則較對於這類的不飽和脂肪酸需求不高,它們需求的是一般油脂類都含有18:3n3脂肪酸。豐年蝦的幼體(無節幼蟲)所含的脂肪酸會因產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豐年蝦卵較多含18:3n3型的脂肪酸,較少含20:5n3脂肪酸,但也有一些地區所產的豐年蝦卵所含的脂肪酸組成是相反的。海水魚只吃豐年蝦的無節幼蟲而不補強含epa及dha的油脂給它們吃的話,就會大量死亡。所幸七彩神仙魚的魚苗太容易飼養,只要有豐年蝦的無節幼蟲喂給它們吃,不必考慮什麼油脂組成或有沒有epa及dha,它就會成長的快又壯。

但在仔魚和仔蝦的口徑長到可吃豐年蝦無節幼蟲之前,要喂它吃什麼呢?天然動物性浮游生物並不方便取得,就連在水產界也使用一些人工飼料來代替部份動物性浮游生物,這些人工飼料,臺灣的水產飼料工廠都有開發出來,並常以oem代工方式外銷到美國去。可是,蝦苗對於氨的容忍度顯然要比魚苗來的強,所以都利用工廠製造的人工微細飼料,也可以正常成長。魚苗則比較受不了氨的刺激,對人工飼料的消化能力也較差,就連七彩神仙魚的仔魚也有同樣的情形。

有些外國書上說可以用某品牌粉狀人工飼料來給剛開口的七彩神仙魚苗食用,筆者曾親自將所有品牌的人工飼料使用在剛開口的七彩神仙魚苗試驗,連普通做蛋糕用的蛋黃粉及台糖酵母粉及藍藻粉也試過,只要這些粉料粒子夠細,小於150μ,剛開口的魚苗能吞得下肚,魚苗就可暫時存活下來,但是成長的非常緩慢。這就是前段所提到的剛開口的魚苗器官分化還沒完成,還是以攝食動物性的天然活餌比較容易消化,而且魚苗的肚子很小,餵食人工飼料很容易造成過量,使得水產生混濁而將魚苗嗆死。尤其若是使用是沒有微膠囊處理的人工飼料時,更得管制餵食量,一般如餵食100尾到200尾的魚苗,每次的餵食量以不超過1mg為宜。

除了餌料量要節制之外,水量的多寡也會對水質的穩定性有所影響,有些書籍建議使用大碗來飼養仔魚,在臺灣可找到的大碗是牛肉麵的大碗,頂多也只能裝一公分的水量。

如改用小水桶則因水量有8至10公升。安全性也提高了8至10倍,在開口餵料方面,由於使用在水產稚魚微粒子飼料的品牌眾多,如英國的frippak、日本的eviankyowa、德國的tetra、比利時的inve等的微膠囊飼料,只要粒子的粒度小於150μ都可以使用,但使用這些人工製造的飼料,因少了動物性的浮游生物,仔魚吃後的成長速度還是比不上由種魚或奶媽帶大的成長速度。所以本人還是建議使用印尼最慣用的雙蛋黃法,因為這方法最省錢,且材料取得方便,又可兼顧到剛開口的稚魚需要一些動物性浮游生物餌料的特性。印尼此法是沿之早期瓦特裏先生發表的雙蛋黃法,經過多年使用的經驗再逐漸改良,出現了這改良方法。

此法經mr.noer t.prawiropermono口述,本人整理如下,首先要選用很新鮮的蛋來使用,不夠新鮮的蛋粘性會不好,生蛋黃還要先放在紙巾上將水份和多餘的蛋白去掉,然後再放入碗內不破才行(不夠新鮮的蛋無法放在紙巾上滾動)。

第二,是將一粒熟蛋黃先用網把它擠散後也放入碗內,和生蛋黃一起用力攪拌,使它成為蛋糊。

第三,是添加少許藍藻粉到蛋黃內再一起攪拌,藍藻粉的量只能用一點點,使蛋糊的顏色變成輕微的黃綠色即可,多了會使蛋黃的粘性降低,所以添加時要注意這一點,藍藻粉可使魚苗攝取到蛋黃內不足的維他命類,如維他命c及礦物質等。

第四,添加少許豐年蝦的無節幼蟲,不過也要先用紙巾吸掉水份,再加入蛋糊內攪拌使它碎掉,以便開口的仔魚在第一天就有機會可以吃到動物性的浮游生物。這就是此法的特點,也是工廠製造的微細粉狀人工飼料所無法顧及到的。不過添加量也不能過度,因為它也會降低蛋糊的粘著性。

第五,添加少許綜合維他命b群的粉未到蛋糊內,並攪拌均勻,因為蛋黃內只含少許維他命b1及b2。

第六,添加二至三滴魚肝油到蛋糊內,魚肝油可增加蛋糊的塗布性及增加其他添加劑所缺少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最後再將蛋糊確實的攪勻,然後置入冰箱內備用,也有人添加非常少量的呋喃劑等,以防蛋糊酸敗,重點是正確的配合量,均勻的攪勻才能獎蛋糊沾在產卵筒或碗內,使之浸到水後三到四小時後不會脫落下來造成污染,唯有先克服這一步才能將人工孵化法做成功,所以在還沒有正式使用來喂仔魚之前,可以先自行攪蛋糊配合劑來作塗布試驗。

接下來就要正式談人工孵化的步驟:

第一、先將剛生下來的魚卵連同產卵筒在大約隔二小時後,等魚殼硬化從魚缸中取出,移置到裝滿新水的約8~10公升的水桶內,然後使用一支不掛氣泡石只綁鉛片的氣管輕微的打氣,再用一支50w至100w左右的電熱加溫管來保持溫度在30℃左右,有保溫的仔魚較易撐過前二天,進入到可以攝食豐年蝦無節幼蟲的第三天。打氣不宜太大,氣太大的話,魚卵易被水流沖刷掉落缸底而形成死卵,且剛孵化出世的仔魚受不了大氣後的強烈水流,容易使仔魚身體變彎曲而死亡。

第二、添加甲基藍以防止魚卵發黴。甲基藍可阻止新水中部份一般性的細菌去侵犯魚卵,使用量大的是每公斤使用1%濃度的甲基藍溶液3到4滴左右。甲基藍對於隔日才移出來的魚卵,防黴效果會打折並且會影響到仔魚的開口食欲,增加了人工孵化的失敗機會。

第三、魚卵大約在36小時後會長出黑點(眼睛),60小時後會破卵殼而出來,開始看到在搖尾巴,第四天便較看得清楚仔魚的形狀了,這時可以將桶底的一些髒東西及死卵吸走,並順便換掉一部份舊水,舊水中若有少許氨都會影響到仔魚開口的食欲。新水質需使用同一溫度同一硬度的水質,並且宜慢速加入到水桶中。

第四、約第五天后,仔魚就會遊出開始攝食,此時就可將產卵桶取出,洗滌乾淨,用清潔的紙巾擦幹,然後將備好的蛋糊用清淨的食指沾少許用力塗布在產卵筒上,大約在下層塗二公分寬一圈及上層也是塗二公分寬一圈。然後放進冰箱,晾乾約十五分鐘之後,就可直接放入水箱中給仔魚食用。塗布量是越薄越好,薄到眼睛幾乎看不到就夠仔魚飽吃一頓了。

第五、每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取出產卵筒,洗掉殘留的蛋糊後擦幹,再度塗布上新的一層蛋糊給仔魚食用。

第六、每天早上八點、下午一點、下午七點、晚上十一點需作水桶清潔工作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換水工作,所以一天需換水四次,日後雙黃攪拌技術及塗布技術熟練後則可變成一天二次換水足夠了。

第七、換水用的新水需和舊水溫度及硬度皆一樣,所以事先需用一個大魚缸準備幾天換水量的新水並且保溫,溫度只要相差一度左右,也會使仔魚失去食欲而死亡。換水時宜用水管將水抽走,然後再慢慢加入新水,儘量以不搬動仔魚為宜,有些書籍中介紹可用尼龍網將大碗內的仔魚和水一併倒入,然後再將尼龍網內仔魚放入新碗內,筆者認為,剛開口吃東西的仔魚非常脆弱,前二天放置在水桶中就是要求方便和安全,還是應減少搬動,避免造成損傷。

第八、約第三天開始,仔魚已經長到可以用豐年蝦的無節幼蟲,此時,可以先將仔魚全部撈起,移到白色大碗內來,以無節幼蟲餵食。而蛋糊暫還是得塗給它們食用,因為有一部份成長較慢的仔魚,還是沒辦法吃豐年蝦,就得再吃一二天蛋糊。而每天還是要保持換水三到四次,換水的方式則可以換成將碗內的水連同仔魚輕輕倒入家庭用的尼龍濾網內,然後再將仔魚移到新碗中。如此維持到第五天就可以全部改用豐年蝦幼蟲來餵食。

以上使用的材料,隨手可得,是最便宜又簡單實用的人工孵化法。只要練習五六次左右,就能有心得,十次以上就非常熟練了。

此法的第一個重點是蛋黃一定要做到非常均勻的攪拌,不夠均勻則粘度不佳。其次換水用的新水千萬要用同一溫度同一ph值的水質,所以最好先用大缸來儲存有七八天可用的水量才安全。

並且可將大碗浮置在大缸的水面上,以確保溫度的一樣。

三是水要保持無氨,不能混濁。因為只要發生一點小差錯,就很難挽回,往往得以損失魚苗來收場。美國國內有二大鹽湖在生產豐年蝦卵,他們可以很容易購買到較細顆粒的的豐年蝦卵來作人工孵化使用,甚至方便到第一天開始攝食的七彩仔魚,就可以用人工飼料或蛋黃粉及豐年蝦無節幼蟲一併使用。不過印尼可和我們一樣這些材料取得不方便,因此印尼便研發這種改良式的雙黃法來便利自己。我們不妨可以將此法鑽研一番,可能也可以研發出更有效的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