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混养的知识

    混养一直是许多鱼友的梦想,但由于我们对龙鱼的习性都还不是太了解,很多尝试都属于探索阶段,因此,混养失败的情况远远大于成功的几率,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为我们日后的成功积累一份宝贵的经验,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到问题的“根”,龙鱼混养之所以多数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找到问题的“根”在哪, 要想混养成功,就要熟悉龙鱼的习性,顺应它们的自然生理规律,制定相应的混养对策,才有可能成功,硬来,只会劳民伤财,以失败收场

  相对于人类这样的高等动物以外的生物,存活于世界上的目的只有两个:

  1。填饱肚子2。繁衍后代

  因此,我就围绕以上两点谈一谈龙鱼混养的关键点

  龙鱼混养关键点有三,1.龙鱼的性成熟程度2.鱼的密度3.水质(关键是PH值)

  首先,龙鱼性成熟程度(从繁衍后代角度谈)


  性成熟度越高,混养越容易,举一个很好理解的例子,如我们自家养的猫,到了性成熟后,你不给它找个伴都不行,它会想尽办法翻门爬墙钻洞都要出去找伴,龙也是一样的,性成熟的龙,有了生理需要,它自然就会去接近异性,那么此时,都不用主人费心,它自己就会和伴侣好好相处,谈情说爱(关键点,两条龙都要达到性成熟,公鱼一般要8岁,母鱼要5岁,这里说的是自然成熟,不包括通过长期吃小鳖等含有促生长激素饵料达到的早熟情况)
而幼龙的混养,难度就稍微大一些了,也许很多朋友理解不了,早期的文献资料不都说,鱼小攻击性弱,而且通过长时间的混养可以建立感情,以达到最终交配的目的,其实这是个误区,由于,幼龙没有交配的生理需要,所以划分势力范围,驱逐对手就成为它们的唯一表现,因此,这也是很多朋友混养失败的原因,因为大多数朋友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混养的,也即幼龙之间的混养,当然幼龙混养也不是完全不能成功的,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混养密度


  其次,鱼的密度(从填饱肚子角度谈)


  合理的密度是混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自然界里,一个水域龙鱼密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每条龙鱼分到食物的多寡,但是,由于家中的缸的大小不可能达到自然界河流和湖泊的大小,所以,人为混养和自然界里龙鱼在一个地区的天然分布还是有区别的,强势的龙出于正常的领地意识,会驱逐其他相对弱势的龙, 如果是在自然界里,弱势的龙鱼可以逃脱,但在缸中,由于没有逃脱的余地,往往弱势的龙会陷入很无助的地步,因此,我们反而要加大龙的密度,混养密度过小,强者攻击的目标少,它的火力就会很集中作用在那几条较弱的龙身上,那么那些龙的伤势就会很重,混养密度大,攻击火力被分散了,那么每条鱼虽然身上都会有伤,但伤势就不会太重了,但是,也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因为鱼过多,除了活动空间受限制,水质还容易变坏,加上鱼身上的外伤,很容易导致严重感染.
解决办法,混养之初,如果混养的亚龙少,那就多掺几条银龙进缸,以加大龙的密度,由于银龙的攻击性弱于亚龙,所以加入的银龙体型一定要比亚龙稍大,这个是关键,另外,在缸中追加榄仁叶,它除了可以起到镇定安神的作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具有抗菌作用,这样,龙鱼即使有外伤,不至于重度感染(在这里,就不要用茶了,因为茶中的咖啡因会兴奋龙鱼中枢神经,导致打的更厉害,而普通单养缸还是可以用茶的)


  再次,水质,其中PH是关键(还是从填饱肚子角度谈)


  龙鱼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为了适应原产地的环境,一些行为举止也被固化了,如随着旱季与雨季的交替,原产地水的PH是会不停变化的,那么当原产地处于旱季的时候,食物匮乏,龙鱼为了满足自身对食物的需要,就会驱逐势力范围内的其他竞争者,而到了雨季,食物丰富,那么龙鱼对竞争对手的敌意就会相对减弱
龙鱼最直接的就是通过对PH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出反应的,所以如果你缸的水环境刚好和原产地旱季的PH值相当的话,龙鱼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驱逐对手保全自己,那么就会打的很凶,但如果你缸中的水环境更偏向于原产地雨季的水环境,那龙打的就不是太凶,而原产地雨季旱季的PH值都很容易在各种龙鱼杂志中得到
                                                                                        编辑: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