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如何安全度过梅雨季节

    针对梅雨天气的多变性及水质的多变性,根据近几年我们的养殖经验,欲使金鱼安全度过梅雨季节,提高成活率,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调整饲养密度
    梅雨季节,鱼池水质变化较大,气候的闷热和光照的短缺直接影响到水体的溶氧量。这时金鱼的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原则上应少于春季,特别是老年鱼、名贵品种、产卵后的亲鱼以及刚孵出不久的稚鱼,并对池水充氧,特别是在夜里防止金鱼窒息。对密集的成鱼应及时分池换水;对密集的鱼苗,应及时筛选,淘汰劣品,放宽优质苗的放养密度。
    二、合理换水或注水
    露天池由于频繁降雨,改变了原有水色浓度,减少了有益藻类的分布,再加上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不能被水生植物吸收而溶于水中,使水质变坏。一旦发现池水浑浊,水色暗黑应及时更换。在实际饲养中,要使金鱼安全度过黄梅天,最好选用澄清水、绿水相结合的水质饲养,每日或隔日抽出一部分老水,再加入等量的新清水。换水、注水的水温力求平衡,一般温差限于0.5~1℃。一般在换水后在池中放人少量食用盐,预防金鱼皮肤充血和肤霉病的发生。
    三、严格掌握投饵量
    梅雨季节投饵量的掌握是全年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季节。此时金鱼(除幼鱼外)食欲不旺,宜选用活水蚤,少喂多餐,以10~20分钟食完为宜,或者按春、秋季1/3~1/2量投放,对重点培育的大鱼可适度掌握。对幼鱼的投饵,可较成年鱼适当多些,一般在晴朗的天气,同时用新水刺激以增强食欲,阴雨闷热天气应减少投饵量,待梅雨季节过后再进行催饲性饲养。
    四、搞好清洁工作
    每天日落后的清洁工作是确保夜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除清除池内余饵、杂质及藻尸外,对污染的水质还需认真观察;如天气预报有雷阵雨,则清洁工作应抢在暴雨前完成。如不及时清除浮于水面的垃圾、生长旺盛的藻类、粪便等,极易被暴雨一起打入水底,再加上暴雨降低了池水的上层水温,抑制了池底热气的散发,使池水极易缺氧而引起窒息,引起闷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加强观察
  梅雨季节的观察尤为重要,不但要加强夜间的观察,防止鱼体窒息,还要加强白天金鱼体表、活动、觅食、水色的观察,才能及时地了解鱼体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对于幼鱼要细心观察体表,是否患有白点病或附着白衣,这些都是患病的前兆和病态的表现,应加强防范,及时用药。
  六、防止烫尾
  梅雨季节有时会出现闷热的晴天,水温高于25℃和较强的阳光照射,加上饵料的不足,人为的惊动和绿水的强烈光合作用,导致池水中的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使鱼体的各鳍皮肤内产生气泡,严重时鱼体因气泡的浮力作用而倒悬于水面,俗称“烫尾”。若不及时更换新水,则鱼体各鳍腐烂,严重时影响鱼体观赏价值,特别是幼鱼更为显著。对某些产卵不久的亲鱼,因不宜受过多的新水刺激,则常用注水法通过人手的操作,排除各鳍膜内的气泡,使鱼体迅速恢复常态。
    总之,金鱼梅雨季节的饲养工作,是一项技术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尽管金鱼的症状较明显,但其水质处理工作却不能简单地参照平常的水质处理方法。梅雨季节由于光照短缺,鱼体表水霉菌增生迅速,应设法让鱼体多受日光的照射,同时又要防止鱼体烫尾。这两者的关系完全依赖于饲养者的合理调节,需要饲养人员坚持不懈的跟踪摸索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