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观赏鱼疾病菌的辨别和治疗

疾病的辩别
    在水族箱饲养的鱼,如果发现鱼行为异常,你就要特别注意了,是否发生了疾病。
1、鱼的颜色改变,失去光泽,常常躲在一个角落,游动速度减缓,这就要注意了。
2、鱼经常有急速冲撞的动作或者在珊瑚礁、石头和粗糙表面上磨擦身体,这是疾病初期明显的征兆。
3、鱼体呼吸急促,水族条并不缺氧,鳃盖张开较大,鱼常在水面喘息,这多是鳃部寄生虫(不过要先测水质后再判断)。
4、鱼体上有奇异的点,皮肤和鳍上有白点或其他疮点,这也是患病的信号了。
5、特别严得的症状,无论你如何精心饲养,鱼还是渐渐肖瘦,最后死亡,这多半是捕捉时体内器官受损或药物毒害的缘故。
    当鱼出现任何反常行为时,你不要急于下结论,先测试水质,检查过滤系统,排除了这些物理、化学因素后,你再将患病的鱼从水族箱捞出放进医疗水族箱中处理,这样既不会感染其他鱼,又不会因施药而影响有益的细菌、海藻和无脊椎动物的生长。

 

疾病的治疗
一、原生动物疾病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形态简单,身体细小得有时连肉眼都看不到,最常风的原生动物感染病有大白点和小白点两种。
1、小白点病
    这种病由卵圆鞭毛虫寄生而引起 。卵圆鞭毛虫寄生方式最初是一个胞囊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而且有根状结构,称为“根足虫期”。
    患此病的鱼一般呈现出虚弱、行动迟缓及不时浮出水面的现象。主要因营养期虫体(寄生型)以根足深入鳃或其他部位,引起寄生部位细胞变性,伴随周围细胞组织发生浸润、胀肿,终至坏死、溃疡,严重的二次感染。一般虫体寄生皮肤和鳍部时,不会成为致命的障碍。如果大量寄生于鳃部,则因鳃部上波细胞肿胀,压迫鳃血管,导致鳃部外观呈暗红或见微小折点分部于鳃丝间。如果更为严重时,则造成上皮细胞坏死。有时可在咽喉黏膜下层组织、肌肉、肾脏、造成组织及肝脏附近的间膜发现寄生虫体。
    此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及秋季,水温一般在23-27度,最容易发生白点病的水质情况是盐度为18‰-32‰、PH为7.3-7.8,硝酸盐浓度比较高时。
治疗方法:
A、照射治疗法:用紫外光照射,可以杀死卵圆鞭毛虫浮游期的幼虫。
B、硫酸铜治疗法:用硫酸铜处理时,使用剂量应该严格控制,因为铜是有毒的,最好用铜测试剂控制实际的浓度,尽量保证在0.12-0.15毫克/升之间。注意铜中毒的信号是鱼呼吸急促、躲在一边或眼球突出。若发现这些情况,应立即打开活性炭过滤器或在过滤器中加入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来说,如果用硫酸铜来治疗,应该持续7天才能生效。
C、奎宁治疗法:奎宁对卵圆鞭毛虫、二纤毛孢子虫也具有杀灭的功效,奎宁对鱼没有什么害处,较安全,而且也不会杀死具有过滤作用的硝化细菌。方法如下:100升水加2克盐酸奎宁或硫酸奎宁,以水量多少按比例使用,将患病的鱼养在医疗水族箱内至少5天,而且每3天应换一半药浴水,并按换水量追加盐酸奎宁或硫酸硅宁。
D、如果捞捕方便,也可以用淡水配制成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5分钟。
2、大白点病
    海水观赏鱼的大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而引起的。海水鱼大白点和小白点病与淡水鱼白点病很类似,但白点突起外型较大,分裂的胞囊也比卵圆鞭毛虫大得多。大白点也是最常见的海水鱼疾病。
    由于营养型虫体潜入鱼体的鳃、皮肤、鳍条上的上皮细胞鳃受刺激,分泌大量黏液,外观上可见鳃部暗红,并有大量黏液分布于鳃丝间,鱼体常浮于水面,尤其是出口、入水口处,以获得更多的氧气;体表皮肤受刺激也产生大量的黏液,鱼体因磨擦箱底或装饰物,使鳞片脱落,体表皮肤红肿、出血;严重时因细菌二次感染,使鱼体表呈溃疡状。
    治疗方法与小白点病一样,最好维持10天左右的长期药浴。不发看到症状消失就马上把鱼放回旧箱中,因为漂游的病原虫仍然会再次侵袭病鱼,市售治疗白点病菌的药品很多。
    治疗白点病首先应确定是否有足够好的水质,冒然治疗只能使情况更糟。
二、病毒疾病
1、淋巴囊肿病(俗称菜花或葡萄球菌)
    淋巴囊肿病是滤过性病毒和细菌寄生在皮肤或鳍边缘处,长成的一种结缔组织增生物。这种病常见于鳃瓣、胸、腹或尾鳍的边缘,由边缘再向内扩散,发病初期,在鳍的边缘覆盖一种外表看似胶质的小颗粒,并逐渐串成白色的结缔物。
    淋巴囊肿病用药物处理很难有效果,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将鱼取出后用硬薄片刮除,或利用剪刀加以剪除,然后使用稀释的碘酒涂抹患部或涂抹抗生素粉预防细菌感染。这种治疗较为有效敏感体弱的鱼也可以如此处理(碘酒可以加水以1:3稀释)。处理时,使用湿润的毛巾,小心握住鱼体,用过火的剪刀修剪患部,修剪完后涂碘酒时,小心别沾到鱼眼及鳃瓣,以免伤害鱼。剪除病原体和消毒完后,可以放回箱中,为避免二度感染,可用呋喃剂作预防保护之用。
三、细菌性疾病
    正常鱼类的身体表皮和内脏都有细菌存在,而鱼类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多机会与细菌接触。因此,鱼体受到外伤或环境突变而使体身免疫力下降时,就极容易发生细菌疾病。当患细菌性疾病时,起红色斑点、烂尾、烂鳍、体表溃疡、朦眼,等等。由于各种细菌的感染时间与发病程度各不相同,一定要仔细诊断,而大多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并发症。因此,必须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可作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以求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1、鳃病:
A、细菌性鳃病:病原菌是黏细菌,属于格兰式阴性细菌。症状为病鱼鳃丝发白腐烂,鳃丝软骨外露,鳃丝附满污泥,此病与不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水温升高到28或以上时,酸度和水中有机化合物增加,就容易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把病鱼隔离,在水中加入新霉素或氯霉素(在每升水中加50毫克),连续浸浴7天。
B、寄生虫鳃病: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采用淡水浸泡法处理鱼鳃部寄生虫有效且安全。浸泡所用的淡水,保持温度在26度,让病鱼浸浴约3分钟(具体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种处理方式对体弱敏感的鱼,和因鳃病而厌食数日已瘦弱的病鱼都较有效。
治疗方法:鳃部寄生虫还可以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5-10分钟或用25毫克/升福尔马林药浴1小时均可。处理时间药剂量和处理时间要控制好。
2、细菌性溃疡病
    病原体是布鲁氏菌属的嗜血菌,属于格兰氏阴性细菌。如烂鳍、烂尾是很常见的。病症主要为皮肤溃烂,特别在颚的边缘和口的附近。感染的途径大多由不洁的食物和水引起,成年的鱼类与幼鱼都会感染,死亡率则以幼鱼为最高。这种病症通常会与假单胞菌一起混合感染。
    治疗方法:把病鱼隔离,用红霉素、新霉素或氯霉素药浴7天以上。
3、败血症
    病原是假单胞菌,属于格兰氏阴性细菌。这是一种最普通但对海水观赏鱼影响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此病大多发生在夏季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低,饲养密度高的时候。鱼患此病,尚无适当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要病症是鱼体表皮肤溃烂和出血、朦眼、肛门红肿脱垂、腹水、内脏器官内有黄绿色积水,腹膜与内脏黏连、肝变黄绿色并有小出血点。诊断显示红血球及血红素显著降低,有严重的贫血,白血球增加而淋巴球反而减少,还有血糖、血球蛋白、血胆固醇和尿酸均降低。
    治疗方法:必须改善环境,隔离病鱼,在饲料中加呋喃唑酮喂饲病鱼。


4、弧菌病
    病原是弧菌属于格兰氏阴性细菌,病症随受感染的鱼种而异,大多是鱼体表皮发炎红肿和溃疡、鳞片脱落、眼球突出和白浊、各鳍条发红充血。内部器官被侵袭,出现点状出血,尤其是肠道、肝脏和肾的病变明显。
    治疗方法:用抗菌药浸泡结合内服,如用磺胺类、卡那霉素或链霉素等较好,在使用抗菌素治疗前,必须先确定有没有寄生虫感染。
    还有一种方法:治疗时先把病鱼捞到医疗水族箱中,在1千克水中加13毫克的氯霉素或新霉素,使鱼在治疗药浴7天。这7天内每天抽换一半水,并补充一半氯霉素或新霉素,使水一直保持原有药量,此法治疗效果不错。
5、结核菌病
    结核菌病原是鱼结核杆菌,结核病是海水赏鱼一种相当普遍的疾病。此病的死亡率甚高。当急性发病时,1-2天内可使全部鱼死亡而鱼体没有任何症状。但急性发病少、多为慢性发病,如在体外发病,症状是皮肤上有一块一块褪色的云斑,如在体内发病,内脏有黄色损伤,鱼发病时呼吸急促,失去食欲,经常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鳍失去光泽并伴随溃烂、分裂,皮肤上会有瘤,眼睛突出,停浮于水面直至死亡。
    治疗方法:发病初期,用四环素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也可将鱼移至医疗水族箱,在1升的水中加入15毫克的金霉素或氯霉素,药浴3-4天,每天换水1次,病情严重的鱼应早日隔离,避免其它健康鱼的肝脾受损,这种病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臭氧消毒或者用紫外光照射。


四、真菌感染(霉菌)
对于鱼具有病原性的霉菌有以下几种:
1、霍氏点霉菌
    这是真菌感染,是对鱼感染分布最普遍的一种霉菌。它可以侵入鱼体的任何器官。引起感染,体色呈粗糙状,且为淡黄色,体重减轻。病菌侵入大脑后,鱼脑失去平衡,身体出现小孔,此时已无法救治了。
    早期可以用淡水药浴的方式,每日2-3次,应注意医疗水族箱与原水族箱水的温度要相同,避免因温差过大而生病。
    高质量的食物和良好的环境是避免真菌感染的基本要素。苯氧基乙醇加入饵料中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受到感染的鱼必须隔离,避免其他鱼感染。
2、霉菌
    这种菌专门危害鱼的内脏器官,海水鱼患这种病的不多。
    治疗方法:无特效药,可用臭氧消毒,紫外光照射杀菌。
3、腐霉菌
    此种病菌对海水鱼、淡水鱼都会感染。基本为继发感染(伤口感染)。
    症状:此病为水霉病。患病鱼体上遍生白毛,为水霉菌菌丝,这时霉菌已深入肌肉组织中,病鱼呈狂躁不安的状态,皮肤分泌黏液增多,鳞片出血,运动失调,食欲不振,有时可看到肌肉溃烂,久之则消瘦死亡。
    治疗方法:用0.08-0.10毫克/升孔雀绿药液浸泡,提升水温。
    一般来说,霉菌病大多在饲养半年以上的旧海水水族箱里发生,极少在新鲜海水的水族箱里发现。由此看来,这些病与环境关系极大,每4-6个月清洗一次水族箱,经常性地补充部分新鲜海水,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基本上可以避免这些霉菌病的发生。

五、甲壳类寄笔虫感染
    在自然界中,寄生在鱼体上的甲壳动物主要有鳃尾类、桡足类和等足类。如水蚤、鱼鲺、锚虫等。它们损害鱼体的情况可分为局部性与全部性两种。
1、局部性感染
A、鳃部感染虫体,引起鳃丝内血管堵塞,发生贫血性坏死,影响鱼体的氧交换。
B、使皮肤黏液增多,食欲减退,随后体侧皮肤腐烂,露出肌肉,鱼体逐渐衰竭死亡。
C、损坏感觉器官,如鼻孔、眼等。
D、损坏骨骼器官。
E、损坏内脏器官。
2、全身性感染
A、体重减轻。
B、成长速度放慢,通常被感染的鱼个体小于正常鱼。
C、造成代谢方面的障碍。
D、造成繁殖上的障碍,某些寄生虫能在生殖腺上寄生,而形成机械性障碍或人泌毒液,使生殖腺的机能受抑制或完全丧失。
    治疗方法:用1克敌百虫溶于1000升水中,浸浴30分钟;或用0.0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
六、本尼登病
病原:本尼登虫。
症状:病鱼体表出见白点,继而白点扩大成白斑,有的尾鳍发白;1周后眼球发朦,似白内障症状,严重者眼球充血或发黑,甚至脱落;随后白斑部位鳞片脱落,尾部或鳍基部充血溃烂,体表发炎,黏液很多。病鱼大部份在水表环游,陆续死亡。各种倒吊类鱼最容易患此病,要特别注意淡水浴。
防治方法:
A、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淡水浴,淡水浴时要使淡水与原水族箱中海水同温、同PH,只是密度不同而已。用淡水浸泡鱼体2-5分钟,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每天两次。然后放回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药液的海水水族箱中疗养。
B、按0.25-0.30毫克/升的敌百虫有效剂量浸泡8小时,可有效杀死病原。

七、其他病症
1、凸眼症
    症状:病鱼眼睛突出,眼球白浊,甚至单眼或双眼脱落。其病因据观察分析,主要因为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不当,受伤引起继发性细菌(弧菌、假单孢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15毫克/升氯霉素的药液浸泡,也可以用5-10毫克/升吖啶黄液体浸泡,再结合药饵投喂,效果更理想。可添加抗生素、鱼肝油或综合维生素制成药饵。还可采用眼疾灵素或海宝爱斯拉奇。当鱼不吃饵时,我们将眼疾灵素或爱斯拉奇用蒸馏水溶解,再用滴管注入病鱼口中,边续几天,效果颇佳。
    还有一种由于减压不良引起的内伤性凸眼症。在捕捞时鱼体从深水处快速上浮,水压变化非常大,体内气体来不及排出,迅速膨胀而挤伤内脏,会把肠挤出肛门外,压力挤向头部,严重的把双眼挤凸出来,轻度的也会压伤眼睛器官系统,1-2个月后症状恶化眼珠便突出来。严重时此病没办法治疗。
2、皮肤溃烂病
    其主要病症表现为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鱼体表面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浮游于水面。中度感染时,鱼鳍基、躯干部出现血色斑色。进一步发展则患部呈现也血性溃疡。
    治疗方法:用15-20毫克/升的氯霉素药液浸泡3天;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药液浸泡3天;投喂抗生素或碘胺类药饵。也可用手术的方式,将鱼抓起,去除其浸润组织,用双氧水消毒后,涂上紫药水或粉剂氯霉素就可以了。
3、外伤和外部毒害
    捕捞时因鱼网磨擦或是运输过程中鱼群相互打斗都是引起外伤的原因。外伤一般出现在眼球、吻端以及各鳍的前缘等部位。损伤程度不大则肉眼分辨不出,严重者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鳍基部等。因各种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这比外伤更可怕。外伤一般直接擦药,效果更好。
    饲养在清洁的水质中,则轻微的外伤会自然痊愈。可能用杀菌剂进行药浴,防止危险的二次感染。此外,饲喂营养成分高的饵料,以使受伤的鱼能够尽早恢复体力。
4、休克
    一条从大海里捞捕上岸的鱼,经过一路运输,一路颠簸,转换多次环境才到达我们的水族箱。到了水族箱后就不要再惊吓它们。如果发现有些鱼在水族箱中背鳍伸张、身躯僵硬地躺在鱼箱中不动了,这种情形是因为过度的惊吓或是水质水温差异太大等原因引起的休克。此时必须对鱼进行水中人工呼吸抢救。先将休克的鱼捞出,用拇指将竖立的背鳍硬刺往后按捺,食指、中指按下腹鳍握住鱼体,这时僵硬的鱼体会松软下来,用另一手拨开鱼嘴,对准排水口将海水灌入口中(或用吸管将海水喷入口中)。每隔1-2秒轻轻按压鳃盖1次,如果经40-50秒处理仍未见鳃盖张动时,握住鱼体在海水里作快速的左右摆动5-6次,再使海水流入口中,反复抢救直到鱼鳃能自行开合为止。然后将鱼体放入箱底流水良好的位置等候苏醒,自己游走。一般在3分钟内救醒,但也有抢救十几分钟才救活的例子。
    炮弹鱼休克僵硬时,无法直接将硬长背鳍按倒下来,必须先把后面的短棘按倒后,才能按倒第一长棘。
所有休克制鱼必需先将背鳍硬棘按倒下来,僵硬的鱼体才能松软下来,抢救才能有效,抢救成功率可达80%左右。换水时也要注意鱼是否有休克现象,并及时抢救。
5、减压不良症
    海水观赏鱼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但人们往往反映海水观赏鱼寿命不长。基实很主要的原因是减压不良的后遗症,在正常情形下,鱼由深水到水面,鱼体调节气压需6-8小时,如果将每条鱼按正规的减压途径慢慢送上来水面,海水观赏鱼的寿命就会很长。
    海水观赏鱼被捕以后,因人为的快速上升,使鱼体无法及时排除气鳔内的气压来适应急速递减的水压,结果鱼鳔膨胀起来,强大的压力会把鱼的内脏压扁,压力加大时,有些内脏会从肛门挤出来。有些紧闭肛门的鱼体,压力会挤向头部,双眼被挤突出来。这些鱼无论其内脏是否被压碎,肠脏是否断损,都能恢复正常的外型且能维持非常持久的正常游动。
    因此,减压不良的鱼,从外形和游泳情况实在很难辨别,但大部份会有内出血,肿胀、突眼和内伤导致的拒食症以及其他的后遗症。


八、定期观察与记录
1、每天早上观察你的鱼,看有无异常。
异赏现象:鼻端伸出水面,不断地上下游动
原因:突然从低盐度海水移到高盐度海水时造成的不适
异赏现象:经常沉在水底,偶而才浮上水面
原因:突然从高盐度海水移到低盐度海水时造成不适
异赏现象:背鳍竖起,几乎跳出水箱
PH过低或氯气增加造成水质恶化
异赏现象:游姿经常改变,斑纹与色彩减退,看起来不像生病,但食欲却减退
原因:水质恶化、鱼受惊或老化现象,PH降低或水温降低
异赏现象呼吸短促而不规律
原因: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及氨气增加
2、鱼病刚治好后,不要立即将鱼从医疗水族箱中转入原来的饲养水族箱中。要逐渐变化医疗水族箱中的水,使它接近于原来水族箱的条件后,再用塑料袋而不是用网把鱼放回原来的水族箱中,这需要几天时间。
3、用医疗记录的方式,把每条鱼的病历记下来。以后能帮助你了解哪种药对哪种鱼病最有效。
4、要遵照说明书施放药物,防止鱼中毒,药物中毒的鱼会腹部朝上漂浮于海水表面,也可能引起鱼体痉挛,或只是躺在水族箱底部,呼吸很微弱且出现不自主的抽动,把鱼移到忆处于是过的新鲜海水虽,充分打气,过些时候鱼会苏醒过来。如果一时下药过多,除立即换水冲淡药物浓度外,也可使用活性炭滤除部分药物,降低药物中毒的可能性。
5、如果鱼得了严重疾病而治疗不好时,为防止感染其他鱼和避免看到其受折磨而死的惨状,此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它无痛苦的死去,方法是:把鱼放进用碎冰冷却过的水中,或者在鱼身上注射过量的麻醉剂。
6、用医疗水族箱,每次治疗鱼病后,海水应全部更换并消毒,这一点极为重要,然后放入可避难的礁石等,恢复原来的状态,减少病鱼的紧张状态。

九、疾病治疗注意事项
1、在使用福尔马林或其他有腐蚀性药品时,要带上橡胶手套及口罩以保护自己。
2、治疗鱼病时,选择药物很重要,用药不当会使鱼病恶化或久治不愈,帮选择时应考虑药物疗效如何、有无不良反应、价格如何等。
3、用药时要注意:
A、忌滥用,经常使用抗菌素,容易引起抗药性,使药效降低,甚至无效。长期且大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副作用。
B、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浸泡和涂抹是我们对新鱼检疫常用的方法,对已开始摄食的鱼,可在饵料中添加药物,以药饵饲喂的方法。
C、防止累积中素养,如氯霉素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故不适宜长期使用。
D、注意配药禁忌,如碘与红药水不能混用,四环素与钙剂不能同时使用。
E、注意个体的差异,各种鱼对药的反应不相同,对这种鱼有效的药,对另一种鱼可能无效,要经过详细的记录和细心的观察,包括个别的检疫,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药品要尽量先择溶于水的,一般来说,凡溶于水的药,排泄都较快。
4、药品在保管时,要注意贮存方法和使用期限,避免失效、变质。
5、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应该尽可能准确计算水族箱中的实际容量,一般地它比水族箱中的理论容量要小。对于较小型的水族箱,这种差别较大,可以这样计算:从高度上减去珊瑚砂的平均深度和顶部的空气空间,然后乘以0.95(为石头、珊瑚留一余地),所得的结果才为实际水量。精确的计算有利于施药的准确性,避免药放少了无效,药放多了使鱼中毒。
6、当抗菌药剂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的抗菌效果增强了,有些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更减少了细菌成活的机会。
7、给海水鱼治病,病症越早发现,治愈的机会就愈大。还要注意导致病症最根本的原因是环境因子(过低的PH、太多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不足等)。如果用抗菌药,鱼最好隔离在恢复箱里。
8、如果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治疗,软体动物应从水体中移走。在药物治疗期间,不能在水族箱中用活性炭过滤。开始治疗前最好换掉20%-30%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