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甲鱼苗孵化注意事项

将孵化用沙按要求堆积在室内进行甲鱼苗人工孵化,既可进行多达数万只苗的孵化,也可进行数十数百只苗的孵化,规模可大可小;同时不需固定设施投入,经济实用、便于管理、操作简单、孵化率高。据笔者试验,这种方法孵化甲鱼出壳率达95%以上。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一、合理选用孵化用沙
   
  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条件相目关联,如果沙子太粗(粒径1毫米以上),虽然与卵接触的沙环境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如果沙子太细(粒径小于0.1毫米),虽然保水性好,但通气差、易板结,造成卵内闭气死亡。实践证明,选用粒径0.5—0.6毫米的沙子最为理想。选沙时如果沙大小不匀可用铁纱或尼龙网片做成的筛子过筛。
    
  二、搞好沙的清洗和消毒
    
  将选好的沙放入盆中,加清水搅拌,倒去泥水,如此反复多次,洗净沙中的泥土。把干净沙倒入20克/米3漂白粉液中浸泡2天杀菌消毒,再把沙滤出,用冷开水漂洗除去所含药物,晒干备用。但也司—将所选沙清洗:千净后,直接铺开在水泥地上曝晒2—3天再使用,这样较简便。
   
  三、科学调配湿沙
    
  用冷开水将备用的沙子调匀到适宜的含水量待用。甲鱼卵抗低湿度的能力较强,而抗高湿度的能力较差。沙子含水量以5%一15%为宜。检查含水量是否合理的最简单又是最保险的二亡法标准:手握调好的沙子成团,自然落地后沙团散开,甚至握沙成团,松手稍散,证明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否则必须重新调配。
   
  四、沙畦的铺设方法
    
  将调配好的湿沙平铺在地面上,堆成似菜地状的长方形,宽度60~70厘米,长度按房间的大小形状和孵化量决定,沙的深度20—25厘米,沙畦的四周用木板挡沙,沙面用木条刮平,并且要求四周木板沿高出沙面10厘米以上,以防出壳的小甲鱼逃跑。
   
  五、精心选择受精卵
    
  甲鱼卵产出后呈乳白色,不透明,球形,直径约为1.52厘米,重3—6克。从产卵沙床选卵时要检查是否受精。判断方法是将卵对着光强处,若卵的一端有白色圆圈(该端称动物极),说明已受精。如未受精,应保持原位重新放回沙床,24小时后再检查,或者将卵取出单独放置,如24小时后出现白色圆圈,再把它归入受精卵进行孵化,否则应剔除。
   
  六、细心排放受精卵
    
  将精心挑选好的受精卵动物极朝正上方,每个水平间隔一指宽左右轻轻放稳在刮平的沙平面上。排好卵后,再在卵上盖一层已调好装箱的沙子,厚度高出卵表面2—3厘米,再刮平。排卵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动物极一定要朝上,否则影响胚胎发育或出壳甲鱼不能顺利钻出死亡;第二,不同时间分批排的卵,要分别做好标记,以便观察和管理;第三,沿四周木板的沙易于干燥,排卵时不宜靠边太近。
    
  七、保持沙畦合适的温度
   
  孵化期的最佳沙温是30℃。为了保持最佳温度,夏季气温高的晴天,要打开门窗通风降温;气温低时,关好门窗保温。江南一带,甲鱼6—8月产卵,7月份为高峰,这时室内气温一般不会高于35℃,也不低于24℃,很适宜卵在自然条件下人工孵化。如果到孵化后期气温低也可在室内安装大功率的电灯泡进行简易加温孵化。
    
  八、保持沙畦适宜的湿度
    
  即保持整个孵化沙层湿度在5%一15%。暑热晴天气温高,水份蒸发快,如沙面仍呈湿润状,可不洒水;如果靠近卵的沙子干燥甚至发白,可用手沾冷开水洒于沙面,几分钟后,拌动表层沙,使湿度均匀,又防板结影响通气。但洒水切不可多,检验标准和方法同前所述。拌动沙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振动下面的卵,以免影响胚胎发育。
    
  九、孵化出苗管理
    
  30℃左右,卵排放后5—8天,白圆圈扩大到中线稍下,10—12天时植物极(与动物极相对端)呈粉红色,此时稚甲鱼已形成,26—30天在植物极可见略有黑色胚胎,33天以后整个卵变为白色,分不清动植物极。所以从卵的外观基本上可以预测稚甲龟出壳时间,当然为了稳当,一般孵化35天后,就将2个较大的平底容器埋于沙畦的两个对角的沙中,容器上口缘与沙面相平或稍低,而容器中也放2—3厘米厚的细沙,加水面又高出容器中细沙面约5厘米。稚甲鱼出壳后,因天生的向水性而爬入容器中休息。如果稚甲鱼出壳后找不到水,就会被干死。在出苗少的的‘候每天在容器中取苗一次,而出苗高峰期每天要取苗2—3次,以免容器中的苗太多太拥挤造成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