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生活繁殖习性

黄鳝的生活 繁殖习性
   黄鳝的适应能力强,在各类淡水水体中都能生存,以池塘、河川、水田、沟渠、水库等静水流域中数量较多。喜集群穴居,昼伏夜出。洞穴深邃,约为体长的2.5—3.8倍,结构复杂弯曲分叉,在距水面10—25厘米处,开有供呼吸的洞口。洞穴和底栖生活使黄鳝的眼视退化,对光和味刺激都不太敏感,但嗅觉、触觉很灵敏。其鳃较小,要依靠喉腔表皮上发达的微血管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故在离水后只要保持其皮肤湿润,短时间内不易死亡。它的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度至30度,水温度高于32度藏于穴内避暑,水温10度以下时,很少摄食;低于5度时停止进食而冬眠。
   黄鳝的生殖习性特殊,雌雄同体,先雄后雌,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时雄性,产卵后卵巢变精巢,第二次性腺成熟时是雄性,此后不复在变,后半生终生雄性。一般体长24厘米以下个体为雌鳝;24—30厘米雄性占5.2%,30—36厘米的占41.3%,36—42厘米雄性占90%以上,42厘米以上的个体都是雄鱼。一般怀卵量300—800粒,体长20厘米怀卵量为200—400粒,50厘米左右怀卵量为500—1000粒。卵巢充分成熟时,雌鳝下腹部膨大、柔软。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腹部皮肤稍透明。
   生殖季节在5—8月,盛期6—7月。产卵时雌鱼并吐出泡沫,借助泡沫的浮力,使卵浮于水面孵化。受精卵在水温为28度—30度时5—7天后可以浮出仔苗。仔苗得到亲鳝的爱护,直至卵黄囊消失能很快游泳时为止,为时约15天左右。

养殖池的条件
   养鳝池的面积一般15平方米即可,池深1米,池底和四周池壁都要用砖砌筑,用水泥勾缝,以防黄鳝钻洞遁逃。如果池的周围无水沟水田水源的,也可以是泥地。但在高出底泥5—10厘米的池壁上,要筑防逃墙,顶面砖与池壁呈“丁”字形,以防鳝尾勾上逃跑。离池底30厘米处开出水孔,50厘米处开进水孔,孔口都要用网罩住防止鳝鱼逃掉。为保护幼鳝,在池中建1—1.5平方米的圆形幼鳝池。
    池底放30厘米左右的河泥,泥质软硬适度。池面二分之一水面放养些水浮莲、水葫芦,既净化水质,又能供鳝鱼潜伏栖息,遮荫。

放苗

    捕捞野生黄鳝或鳝苗,要用笼捕,如用钩钓或药捕都可使鳝鱼受伤死亡。购苗选择背侧呈深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斑或黄颈的鳝苗,这种苗的抗病力强,耐寒也能耐热,生长快。背部带青色的苗,生长慢,一般不宜选用。贮运鳝苗可用篓、筐。在筐内底上铺垫无毒薄膜,膜上放少量湿肥泥,贮运时打入3—4只鸡蛋(弃壳)搅入泥内,保持养分和水分。运输时再放少量水草和泥鳅,利用泥鳅好动习性,防止鳝鱼缠绕,有利提高成活率。也可用尼龙袋装水充氧装运。养鳝池应于放苗前7天就用生石灰(每平方米0.15公斤)消毒。鳝苗入池时用清洁的池水(温差不宜超过3—5度,不能用自来水或井水)洗去泥污。
放养的鳝苗规格要一致,切忌大小混养,以每公斤32—40尾的鳝苗为好。放养时间要早,春季鳝苗刚开始活动,对饲料的选择性不严,便以人工投饲驯化,又可延长生长长期。放养量每平方米2.4—4公斤,最多不超过7公斤。
    黄鳝的繁殖力很强,一般第一次放养后,捕大留小,留下的小鳝鱼到明年开春经饲养后,逐渐成熟,至繁殖期加强投饲,满足需要,可保护幼鳝鱼免被亲鳝吞食,在池中放些丝瓜网或栽荸荠,其根须可供鳝鱼藏身。

饲养管理

   1.投饲:鳝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动物性饵料。如小鱼虾、河蚌肉、蚯蚓、螺蛳肉、蝌蚪、蚕蛹、动物内脏、熟猪血、虫蛾等都可投喂,并捕之以麦麸、米饭、瓜果皮等甜酸食物切忌投入发臭变质的任何饵料。开始投喂时,饵料的品种应多样化,做好驯养工作,不要经常投喂一种饵料,以免日后难以改变。
  投饵料时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在放苗后的头2天可以暂不投喂,待其适应新环境后,每天下午4时后投一次,开始少量,逐渐增加。日投量占体重的3度左右,到生长旺季增加到5度,水温降至15度以下少投,7—8度以下停投。
    2.日常管理:黄鳝要求水质清洁,适当较肥,溶氧量充足,平常管好水,在初春放苗种时,水位高出底泥5—6厘米即可,称之谓放漠漠水,以利增温。高温季节到来前逐渐加深水位,保持水质清新。暴雨到来前则要排除一部分水,夏季高温季节,黄鳝往往因中暑昏迷。所以,要在池边种些丝瓜、扁豆、葡萄爬架遮荫、投喂凉性的蚌肉降暑;放幼龟2—3只,一是可以吃掉剩饵腐食,二是能吃掉不易被发现的病鳝,避免败坏水质。
    3.越冬:在越冬前秋后这段时间,要投喂优质饵料,使越冬体质健壮。进入越冬期前先排水,后用木耙、木锹轻轻翻起泥层,检出瘦小的鳝鱼,留下种鳝越冬。如果此时水温仍在10度以上,还需加入水和投饵喂养种鳝。至进入越冬期再放水,但要保持泥土湿润和用草帘覆盖,以防鳝鱼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