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碳的相关信息及使用技巧

活性碳(Activated Carbon、以下简称AC)的相关信息 工作原理: 活性碳内部有大量的孔隙(pores)的,孔内有许多约1Onm~lA大小的毛细管,1g的活性碳内部表面积约700-1400m2,而这些毛细管及孔隙,就成为吸附作用发生的最佳地点。

主要吸附对象:

1.DO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溶态有机物)-- 分子量在60到300道尔顿的DOC(以分子态为主)

2.重金属

3.极性较强的复合非有机离子—如氯酸离子、次氯酸离子…等 ***AC的吸附作用是藉由微孔隙的孔洞大小与极性,吸附大小适当或极性相吸的物质,因此,以分子态物质而言,就有特定的范围,过小过大都有吸附上的困难。若分子量偏小,但极性够的话,也会加强吸附作用。因此,单原子离子态(如Cl-氯离子)或者螯合物(Chelate)就不会是AC吸附的主角。

制造方法: 活性碳是以木头、水果核、椰子壳、煤炭或石油底渣等物质,以极高温下干馏炭化而成。炭化后,还需经过〔活化〕的过程,才算真的活性炭。

活化的方法,有物理性及化学性两种;活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孔隙(pores)。

物理性活化,例如:通入热空气、水蒸气;化学性活化,如:通入磷酸..等。

海水养殖使用AC目的: 吸附水中的DOC、无极分子、有极离子、有极分子、重金属。达到去除水中毒物、色素、气味的目的。

海水养殖使用AC注意事项:

1.磷酸释出: 由于部份AC因其原料及加工过程的关系,会在置入水中后,释出磷酸。因此对于海水养殖为用途的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2.微量原素: 另一个大家争议的部份,是AC会一并吸走微量原素。

关于这点,在参阅国外相关网站、书藉、与对AC的专论后,特别摘要重点,详释如下:

A.无论有没有用AC,海水生态缸都有微量原素不足的问题。意即无论用不用AC,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缸子,都要以换水或添加剂的方式补充。

B.大部份微量原素正好偏离AC吸附光谱的高峰,意即不是太小(单原子离子态)就是太大(螯合物)。

C.大部份专家,都认为使用AC整体的利大于弊。(至少我查到资料的大多数作者持这样的看法) AC的选择标准:

1.粉尘少

2.质地轻(疏松)

3.刚放入水中时,会浮于水面上,并发出嘶嘶声

4.不释出磷酸 AC的用量: 关于AC的使用量,不同作者的意见就差很多,从(一茶匙/10公升)到(一公斤/200公升)都有人建议。

但有几个大原则是不变的:

1.硬骨缸>软件缸>FO

2.藻类多的>藻类少的>没有藻的 各门派的建议用量之所以差异颇大,是因为每个人的养殖生物与器材皆异,最好的方式还是亲身实验找出自己缸子的最适用量:以观察缸中生物状况为指针,以1/2、1、3/2、2…杯AC对应100公升水去实验,找出最适量。

AC的使用效期: 这点也是各家众说纷云,有的认为可以有效半年,有的认为必须以“小时”为单位。由于效期是与AC的品质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各家所称的效期不同本来就是很正常的。

最标准的测量法,必须测定进水及出水的TOC浓度差(或细菌数量差),以判定该AC是否仍有效。

但一来AC实在不是很贵的东西、二来太老的AC会倾向释出之前吸附的物质(反而成为毒物来源),所以1~2个月内置换是较合理的作法。也由于其微孔隙会成为细菌着床的地方,定期小量置换是理想的方式。

例如:若某缸最适AC量为一公斤,将AC装成每包250克,每星期放入一包,直到缸中有四包,第五星期取出第一包,再放入新的一包,使缸中保持一公斤的量,但最老的不超过一个月,每星也是置换四分之一的活性碳。

海水养殖使用AC技巧:

# 由于活性碳多孔的特性,细菌会着床繁殖,故使用上,最好把用量分成3-5等份,分包加入或置换,以避免因细菌的数量骤变,进而影响水质因子 例如: 打算放入500克的活性碳,最好包成100克的五包,每星期加入一包,置换或取出时,也是一星期拿出(换新)一包

# 活性碳的放置,最好放在有水压,会强迫水流经过的地方,否则效果会减弱不少(这点相当重要,要不然会事倍功半)

# 包活性碳的袋子,我试过用不织布的最好用,孔隙大又不会掉颗粒 其它补充: 关于AC吸附〔氯〕的问题,引起一些网友关心,在此简释一下: AC是会吸附的[氯],是指自来水处理过程中,以加入氯气或二氧化氯的方式来杀菌消毒兼漂白,因而水中残留氯分子、氯酸盐离子、次氯酸盐离子等物质。这时,将水通过AC就可以吸走这些物质。至于海水缸中的氯离子,是不会被去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