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水质管理浅谈

 水族箱是一个小型的不完全的生态系统,鱼类就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水体中。要想美丽的鱼永远焕发着活力,健康地生长,甚至繁殖,水质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水质是指水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水的硬度、pH值(酸碱度)、DO(溶解氧)、盐度以及碳酸盐平衡系统、氮循环所产生的铵根、亚酸根、硝酸根离子及氨等指标,广义地讲,还包括温度。这的确十分复杂,但作为广大的水族爱好者,并没有必要十分清楚其内在关系,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则,照样可以使水族箱这个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水草枝繁叶茂,鱼儿活泼地穿梭于绿草之间,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以下是笔者几年实践总结出的几条法则:

一、在饲养某一品种之前,尽量了解该品种原产地水质资料。目前所养殖的热带鱼多是人工繁殖过无数代的品种,在异域长期饲养的原故可以略微增加鱼对异域水质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尤其是繁殖必须和原产地的水质状况相近,否则难以成功。例如非洲凤凰(Melanochromis auratus)它是原产于非洲马拉维湖的慈鲷科鱼类,经适应后可以在硬度<4°dGH的水体中健康生长,但繁殖至少在12°dGH以上才能成功。又如饲养玛丽鱼(Poecilia latipinna)或金古(scatophagidae argus)的水中最好时常放些盐,否则容易生病,因其原产地是在咸淡水和海水中,又比如说红莲灯(Paracheirodon axelrodi)原产于南美洲有树荫遮掩下的酸性水域,pH值在4.6~6.2之间,硬度4°dGH左右,如果饲育者把它置于和非洲凤凰一样的水质中是无法适应的。有些鱼类原产地水质多变,对异域的水质也能轻易适应,这种鱼类容易饲养,比如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等。了解了鱼类原产地的水质状况,调节水质就有据可循了,对于喜硬水的鱼类,可以通过放珊瑚砂调节硬度、对于喜软水的鱼类可以用草泥丸作滤材来调节硬度,对于喜酸性水的鱼类,可以通过少换水,放沉木等方法改变水质,对于喜咸水的鱼类最简单,每次换水后补充些海盐(食盐也可)就可以了。

二、有规律的换水,勿使水质变化过快。对于许多鱼类而言,水质的适应范围并不是很窄,如果缓慢地改变酸碱度、硬度等水质指标,鱼还是能适应的,但突然的水质改变,尤其对于长期在某一稳定、狭窄的水质范围内饲养的鱼类伤害会很大。例如七彩神仙(Symphysodom aequifasciata)当其长期在某一稳定的水质状况下饲养,长期不换水,有一天因换水量稍大,pH值变动在0.1以上,该鱼就会有反应,但如果饲育者对该鱼每天都换水1/3以上,pH值变动在0.3以上,其也能适应这种改变。对许多鱼类而言,很难说每天(周)换水几分之几最合适,这需要根据鱼的密度,投饲的情况,过滤设施的有无,以及其功率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规律的换水,至于换水比例可灵活掌握,例如在马来西亚,当地许多热带鱼养殖户每天都需要换掉4/5的水,鱼完全适应了这种方式,原因只是习惯成自然。

三、利用过滤设备稳定水质鱼类的代谢废物及残饵有一部分可能被饲育者换水时吸除,但还是会有累积下来的废物,至少鱼类的尿液是无法完全排除的。这些废物需要依靠细菌分解成对鱼类毒性很小且能被水草或被藻类吸收的硝酸盐。当这些代谢废物或残饵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可由水族箱这个生态系统自行调节达到平衡。但时间过长,这些废物残饵的量积累往往会超过水族箱自我平衡的水平。容易出现水质恶化的现象,这就需要发挥过滤设备的作用。无论何种过滤设备,无非是让水族箱中的水经过一层或多层滤材再回到水族箱中。滤材不仅可以阻隔大的有机颗粒,而且多孔疏松的滤材还有利于有益菌大量生长,这种有益菌的大量存在,极大地提高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使水质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

四、控制生物量,控制投饵量,及时吸污,适当降低水温。控制生物量主要是指鱼类放养密度不要过高,密度过高, 不仅易使疾病流行,而且代谢废物过多,水质容易恶化。控制投饵量也是同样道理,而且鱼类的残饵应及时吸除。如果是家庭为欣赏的目的而饲养观赏鱼,不用每天投饵,一般每3天喂一次,这样水质易控制。适当降低温度的目的也是为了放慢代谢速度。例如同一个水族箱同样饲养当水温32℃时就比水温22℃时水质更容易恶化。当然要根据不同的鱼适当的调节,例如孔雀鱼18~20℃并无大碍,但七彩神仙低于24℃状态就会不太理想。

五、利用水草稳定水质水族箱中绿意盎然,错落有致如梦似幻的水草造景,不仅能让您感受到勃勃生机,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鱼类呼吸产生的CO2,释放鱼类需要的O2,使生态系统趋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