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蛇”已活2700年

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西南部有一山环水绕之所,奇石林立,花木参天,过去是木奇镇人的狩猎打柴之地,上世纪90年代初,改称“猴石森林公园”。这森林公园深处早年有座小庙,小庙正对面是一片造型奇特的危岩,危岩下浓荫蔽地,遮掩住一块高出地面丈许的平台,据传,有条长蛇长年累月盘卧在这平台上,不怕人不避人,人也不伤害它,彼此和平相处。这长蛇寿命有多长?护林的张大爷听人讲,这蛇已活了2700多年,果真如此吗?

日前,记者来新宾满族自治县探访猴石森林公园的山川风物,带记者走进这片林海的导游叫马欢,是位“90后”的小姑娘。马欢说自己老家在西丰,来猴石公园工作不到两年,当导游收入不高,但自从到了这里,自己便乐不思归了。

猴石公园的正门是一巨大的人造树根,大门就开在树根中央。只要跨进这公园大门半步,山外世界的烦热与喧嚣瞬间便烟消云散。清幽的绿意充溢于触目可及的世界,除了流泉的淙淙欢溅与一两声抒情悠扬的鸟鸣,人的感官不再活跃,一缕说不出感觉的宁静悄然沉淀心田。

长蛇盘卧的平台位于猴石公园里游人安全游览线路的尽头处,再往里,是道路不通的原始森林,马欢带游客自此止步。“这山里动物多,野鸡野兔有的是,有人还在山里见过狼。 ”马欢说。

这平台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山间高地,如今被人用石块圈起,平台四周长满松柏,还有水曲柳等珍稀树种。这里的树木枝条几乎不做修剪,自由生长,即便树木枯朽倒下,也任其随意倒伏,任杂草蔓生,视野所及,一派韵味十足的山林原生态。

我们到此地时,巧遇护林的张大爷,张大爷指着前边的一圈石台说:“那条蛇平时就卧在那里,从早到晚几乎不动地方,但这两天却没了影,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

有位姓张的大姐恰好也在此地,张大姐家住沈阳,这里复建了一座“财神庙”,她是来看庙的。“我老见到那条蛇,但不是一条,是两条,平时就卧在石台上晒太阳。这边建庙后,烧香的人开始多起来,一般来讲,蛇喜清净怕人,人一多肯定闪避,但这两条蛇却不躲人。最有意思的是,跟有的游客处熟了,游客给它拍照,开玩笑说‘你转个头,露个正脸’,那两条蛇居然很配合,仿佛能听懂人语。 ”

记者问这蛇有多大岁数?张大爷开口便道:“听这里老人讲,这蛇活了2700多年了! ”2700多年?怎么可能?张大爷也是满脸疑惑:“听起来是有点玄,但住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见过这条蛇,有个人跟我说,从他太爷那辈起,这蛇就卧在这里,你想,从他太爷到他,这都几辈人了?过去讲28年一代人,四代人,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一百来年了吧? ”

听张大爷与张大姐说得热闹,但“眼见为实”,既然我们没有亲眼见到这条蛇,便始终不太确信这条蛇的真实存在。就在这时,同行的摄影记者突然喊了一嗓子:“你们看,那是什么? ”

大家顺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距我们两三米处一棵小油松的冠盖上,耷拉着一条蛇皮,随风一吹晃晃荡荡,乍一瞅,还以为是“活”的呢!

这是一条灰白色夹杂斑点的蛇皮,蛇皮上的“网格状”表层十分清晰,蛇皮被从树顶缝隙间筛下的阳光一照,是透明的。这条蛇的蛇皮蜕得非常完整,从蛇头到蛇尾,蛇头处留有一酷似“长胶囊”式的角质层,蛇头处有眼窝的凹陷痕迹,好像还有条食管,因为太逼真,我们一开始不敢靠上去,唯恐这蛇皮“死而复活”。将这条蛇皮拎起来,足有一米七,考虑到蛇皮的磨损、褶皱等因素,这条蛇的身长估计至少在两米以上!

这长蛇常年在此盘卧,它的食物来源从哪里来呢?蛇要猎食,势必要到附近的山野里寻找可食之物,就不可能长期盘卧此处图清闲了。

记者无意中抬头看了一眼这附近的树木,发现有的枝条上挂着带房檐的小箱子,这是何物?马欢说:“这是我们公园打造的鸟巢,供鸟雀栖息用的。这样的鸟巢我们做了不少,后来因山洪暴发、暴雨突袭,好多都毁坏了,我们又添置了一些。 ”

正说话间,两只小蜥蜴摇头晃脑地转到我们对面的石台上玩耍,当地人管它们叫“马蛇子”。小蜥蜴憨态可掬,你若碰它翘起的长尾,它就警觉地调头盯着你的手指。手指动,它也动,围着你的指尖打转转。

蛇的食物很杂,鸟雀、田鼠、青蛙、野兔……这两条长蛇常年盘卧此处,难道是为了捕食?比如我们看到的鸟雀与蜥蜴?

盘卧在猴石森林公园的蛇据传寿命长达千年,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记者查找了一些资料,资料显示,蛇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在自然界是很难观测的,在饲养条件下,记录下来的也不多,不过30来种蛇而已。寿命最短的蛇只能生存一年时间,而寿命最长的蛇,据说能活到20万年!

一般情况下,蝮蛇、美洲黑蛇可活5年以上;束带蛇、银环蛇可活6年;夜蝰、北美水蛇可活7年,渔游蛇可活9年左右;鞭蛇、白头蝗、响尾蛇可活13到14年左右;绿曼巴、眼镜蛇、眼镜王蛇、皇蛇、非洲岩蟒可活15年左右;印度蟒可活16年左右;西部菱斑响尾蛇、铜头蝮可活18年以上;马达加斯加蟒、草原响尾蛇可活19年以上;食鱼蝮、网蟒可活21年左右;黑斑眼镜蛇、欧洲长吻蝮可活22年左右;王蛇可活23年左右;蟒蛇可活25年以上;黑唇眼镜蛇可活29年。 穴居生活的蛇类寿命较短,如盲蛇、闪鳞蛇等,其寿命只有短短的1—3年左右。

毒蛇比无毒蛇的寿命长(蟒蛇除外),如无毒蛇中的乌梢蛇,虽然体较肥大,但其寿命只有蝮蛇的一半。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蝮蛇寿命7—12年,最高纪录超过15年,眼镜王蛇寿命一般可达25年。再如体长、个大的滑鼠蛇和灰鼠蛇,其寿命却比毒蛇竹叶青要短得多。毒蛇之所以寿命长于无毒蛇,是因为毒蛇的生长发育均慢于无毒蛇,成长期长,寿命也相对延长。

生活在天然环境中的蛇,由于天敌的存在,加上生活条件恶劣、食物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寿命多半比饲养条件下要短些。有人认为野外生存的蛇的寿命一般可达20年以上,体型大的比体型小的蛇的寿命还要长些。

既然资料记载的蛇的寿命如此之短,那么猴石公园中传说的“长寿蛇”难道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虚构?蛇家族中真就没有“寿星”了吗?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蟒蛇是蛇族中的“寿星”。美国费城动物园的一条大蟒蛇存活了40年之久。有报道称,蟒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最高可以存活1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蛇族“寿星”。

据说,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生活在深海中的“绿茸线蛇”,高寿的绿茸线蛇能活20多万年!这种蛇会像树木长年轮那样,每年在尾部长出一个明显的环圈,生物学家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发现了一条“绿茸线蛇”,这条“绿茸线蛇”竟长有1867个环,也就是说它在海底已经生活了1867年,据专家研究,这还仅仅是一条幼蛇。

蛇家族中的各种类寿命差异之大如此悬殊,那么,猴石公园中的“长寿蛇”究竟归属于哪门哪类?令人不免浮想联翩。

猴石公园的“长寿蛇”是蛇类家族的哪类品种呢?动物学家刘明玉先生表示,我们在猴石公园见到的蛇皮,学名叫蛇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下品。凡银白色或淡棕色的蛇蜕,均可入药,目前市面上多见的是乌风蛇、锦蛇及黑眉锦蛇的蜕皮。

猴石公园这条蛇不大像乌风蛇。乌风蛇也称乌梢蛇,俗称乌蛇,是无毒蛇。体形较大的乌风蛇,体全长可达2.5米以上,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这种蛇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南方地区,而在北方,尤其在塞外关东,却很难找寻到乌风蛇的踪迹。

猴石公园的“长寿蛇”似乎跟锦蛇的关系也不大。锦蛇的背面呈黄绿色,体鳞黄底黑绿,身体前半部有不规则的横斑纹,头顶黄色较浓,各鳞片间的缝合线均呈黑色。锦蛇以其他蛇类作食料,甚至吃自己的小蛇,亦吃鸟类的蛋及鼠类,有一股奇臭,无毒,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与乌风蛇一样,锦蛇也是一种南方蛇,在北方地区发现不多。

相对而言,只有黑眉锦蛇可能与猴石公园的“长寿蛇”沾亲带故,黑眉锦蛇在河北、辽宁地区多有发现。不过,如果此蛇是黑眉锦蛇,至多也就有几十年的寿命,跟木奇镇人世代口耳相传的“长寿蛇”,似乎也不太挨边。

无独有偶,在阜新海棠山风景区,也有一条类似于猴石公园的奇蛇。在海棠山风景区工作的邱智勇告诉记者,海棠山主峰的一块大岩石上,到了夏季入伏最热一天,正午12点,一条长两米的青蛇就会准时爬出洞穴,盘成一团,蛇头高高昂起正对太阳,人从它旁边走过,也不回避。这个奇景,邱智勇亲眼见过好几回,当地人称之为“青蛇拜日”。

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海棠山拜日的奇蛇,还是猴石公园常年盘卧的“长寿蛇”,其实都是在蜕皮。问题是,蛇蜕皮是正常现象,蛇一年到头要蜕皮六七次,记者在丹东赛马蒲石河风景区的林海里就捡到过不少蛇蜕,但是,一条蛇长年累月盘卧一处,且不避人,其内因恐怕不是用“蛇蜕”之类的简单说法即能完全诠释的了。

蛇蜕皮是个很痛苦的过程,这个时候,正在蜕皮的蛇毫无抵抗力,面对天敌的进攻只能束手就擒,因此蛇选择的蜕皮之地,至少应该是一个食源充足、安全稳妥之地,因此,海棠山主峰的岩石、猴石公园深处的这块山间平地的自然环境肯定是上佳的,这是蛇的直觉选择。

不过,这些奇蛇盘卧于此,难道仅仅是为了蜕皮?盘卧之地究竟有何妙不可言的独到之处?木奇镇村民在猴石公园林海里看到的这条“长寿蛇”,究竟是一条千年长蛇,还是它繁衍不绝的子子孙孙?妙趣横生的自然奥秘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