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鱼重返洱海流域

“我们在洱海流域的一处天然山泉中,发现了大批野生裂腹鱼。”记者到大理市洱海管理局采访人工繁殖驯养的云南裂腹鱼回放洱海后的跟踪监测情况时,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洱海里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裂腹鱼类,品种包括云南裂腹鱼、灰裂腹鱼和大理裂腹鱼,洱海周边的老百姓,把这些裂腹鱼类统称为“弓鱼”。

关于弓鱼名称的由来,在大理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被流放到大理期间,到洱海边游览时,发现洱海中游着一种鱼,成群结对地首尾相衔,游动出一条美丽的弧形,就像弓。于是,杨升庵满怀赞赏之情,非常形象地将这种鱼称为弓鱼。

另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鱼在水中游动时,身体会弯曲成弓形。还有一说法,是这种鱼非常喜欢跳水,并且还跳得很高,跳出水面的时候,身体总是弯曲成弓形。

被称为弓鱼的这几种裂腹鱼,背上长满非常细小的鱼鳞片,其腹部肛门的两侧,却分别有一块像鳞片一样的裂纹,因此有裂腹鱼之称。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弓鱼的产量约占洱海渔业产量的一半。大理市上关附近的桃园弓鱼洞,曾经是洱海湖区最大的弓鱼繁殖场所。每到繁殖季节,鱼卵会随着地下喷泉的水流漂到湖面上来。弓鱼只能生活在纯天然的淡水中,若被捕到,无论如何小心,它都会马上死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变,弓鱼洄游产卵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桃园弓鱼洞的地下喷泉也断流了,加之外来鱼类的入侵,洱海沿湖浅水区弓鱼产卵场所被侵占,甚至大量吞食弓鱼鱼卵,导致弓鱼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迅速锐减,直至成为濒危物种。

1996年,洱海全湖大面积蓝藻暴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弓鱼也在洱海中绝迹了。

2006年至2011年,随着洱海保护治理系列工程和洱海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实施,洱海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III类,一年当中还有几个月达到了II类。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在洱海中引种恢复螺、蚌类底栖生物两万亩,恢复种植苦草、红线草、竹叶眼子菜、轮叶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10平方公里,在弥苴河河口以东、向南至双廊天生营以北的湖区建成18平方公里洱海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在鳌山以南至红山之间湖湾建成5000亩洱海水生生物物种种质库(核心区)。

阳南河至大庄之间已建成的4平方公里洱海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示范区,包括水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恢复区、湿地植被重建试验小区、尖叶水车前(海菜花)和野菱人工与自然恢复试验小区、大中型底栖生物(螺贝类)种群恢复实验小区、鸟类退化栖息地改造试验小区等试验示范小区,采取湿地植被重建、退化栖息地改造、水生生物区系结构优化及生境恢复、退田(养)还滩、禁渔禁猎、水利改造等技术与管理措施,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探索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与保护方法,为洱海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奠定基础。试验区内引入相关科研单位、小组开展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实验研究及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与洱海管理和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相结合,探索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与保护的系统方法。进行水生植被种群结构优化试验,优化洱海水生植被群落组成,完善洱海水生植被演替系列。

与此同时,在喜洲镇洱海周城湖湾、周城湾以北桃源码头、周城湾以南仁里邑湖湾、阳南河至大庄之间恢复种植海菜花10000亩。

现在,洱海水生生态环境的恢复,已经达到了弓鱼生长的要求。传说中湖水清澈透明,一朵朵随波荡漾的海菜花在水中盛开的美景,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

2007年,云南科技界传出了一个大好消息:经过多家科研单位的艰苦攻关,已经掌握了野生弓鱼的池塘驯化、人工繁殖、鱼卵孵化等关键技术,先后利用人工繁殖技术,成功繁殖出了两批云南裂腹鱼小鱼苗,并将它们从驯化地迁移到了洱海上游的弥苴河流域。

今年3月,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将科研人员在弥苴河流域人工驯养繁殖出来的20000尾9朝云南裂腹鱼、0.2吨50~100克云南裂腹鱼鱼种投放到洱海中。经过近几个月的跟踪监测,这些投放到洱海中的云南裂腹鱼,生长状况良好。

为了亲眼见识一下传说中的野生弓鱼,记者随大理市洱海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云生来到发现野生弓鱼的大理市满江办事处晋湖村委会汉邑村民小组本主庙,这些野生弓鱼就生长在本主庙里的一股清泉水中。由洱海管理局聘请到此看管野生弓鱼的汉邑村村民杨树先老大爷告诉记者,这股清泉中的弓鱼,实际上几百年前就有了。

大理市洱海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云生告诉记者,发现野生弓鱼的这股清泉水,现在看上去,似乎是离洱海有很远的距离,但依然是属于洱海流域。这里的水系,是跟洱海相通的。这些野生的弓鱼现在居住的龙泉,应该只是它们洄游产卵的场所。也许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切断了这些野生弓鱼返回洱海的去路,它们才固定生长在了这个地方。

由于去年寄养在泉中的鲫鱼苗并没有打捞干净,记者在龙泉里看到的这群野生弓鱼,是和鲫鱼混杂在一起的。一大群鱼游过来,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出,体形细长、轻健、色浅,游动速度很快的,就是弓鱼。正在水中觅食、游走的弓鱼,只要稍稍地听到一点点岸上行人走动的声响,就会迅速游回泉水流出的洞里。要把它们的样子拍下来,还真不容易。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保护,龙泉中野生弓鱼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看管弓鱼的汉邑村村民杨树先说,现在体重达二两以上的弓鱼已经有三四百条,小鱼苗就更多了。(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