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纳豆菌鱼缸9年不换水依然清澈

你能想象已经3400多天,也就是9年零4个月没有换过水的鱼缸里依然水质清澈、鱼儿欢跃吗?你能想象看似一团线头、其貌不扬的物质,能紧紧抓住自身重量6000倍的水分,即便放在纱布里揉动,水分也不会流失吗?记者在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两家年营业额在1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2.38日元)的中小企业里采访时看到了上述情景,两家企业还计划联手在技术上各取所长,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纳豆,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为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位于熊本县首府熊本市的大微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地将纳豆菌用于净化水质、防止霉斑等。

公司将一种名为BB菌的物质封入多孔质材料中,制成一定的形状投入水中,便能大幅改善水质。BB菌是纳豆菌的同类,是数种微生物集中在一起的微生物群。只要碰到水,封在多孔质材料内的菌就会涌出来,并且每30分钟分裂一次,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等有机物成为其营养源被分解。BB菌可在10到65摄氏度下,以及pH值3强酸性和pH值11强碱性的严酷条件下存活,而且对人体和动物无害。因此,公司入口处的鱼缸自9年前投入由BB菌制成的净水圈后,至今未曾更换过水。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馆周边的蓄水池内放置了该公司制成的生物净水圈,保持水的清洁。大微生物科技公司经理岩下智明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期待与中国的企业、政府开展合作,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岩下说,他们还打算与另外一家拥有独门秘技的公司合作,解决水中含有金属离子的现实问题。

有望与大微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合作的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风投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一种名为“Sacran”的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的分子量高达1600万,具备超级保水能力和粘性,更神奇的是,它还能吸附水中的稀有金属。

2006年,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这种全新的高分子物质。它来自熊本地区生长的水前寺藻。水前寺藻在日本九州地区阿苏山脉流淌的地下水中生长,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珍贵蓝藻(见图,本报记者崔寅摄),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然而,随着水质恶化以及水量减少,水前寺藻现在已经属于濒危物种,熊本县内也只有一户人家在养殖。

世界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就发生在熊本县水俣湾一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大量当地居民患上不明原因的怪病,后来证实就是因排放大量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而导致的。熊本人对环境之宝贵的体会更深,令人称奇的技术诞生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