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太严重纯种大头鱼绝迹

2011年,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根据形态学显示,星云湖纯种大头鲤已灭绝,目前星云湖中的现生鲤鱼多为大头鲤及多种鲤鱼的杂交儿女。

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1966年星云湖鱼产量33.5万公斤,其中大头鱼3.3万公斤,占全湖鱼产量的9.85%;1976年星云湖鱼产量10万公斤,大头鱼仅占1%;1986年全湖鱼产量61.5万公斤,大头鱼仅占0.5%;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头鱼占全湖鱼产量已不足0.1%……时至今日,星云湖的纯种大头鱼已濒临绝迹。

我是一只生长在星云湖的大头鲤,当地人都称我们为大头鱼。我和我的祖先们世代栖息在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中,其中江川星云湖是我们种群的主要栖息地,我们就成了星云湖的土著鱼类,并在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从而种群兴旺。历史上我们最高曾占星云湖总鱼产量的90%,外地人只要一提起江川,第一个在脑海中联想到的词便是“江川大头鱼”,这曾一直是我们种群最引以为豪的事……

美好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以前只有少量的本地鲤鱼、鲫鱼、星云白鱼等鱼类和我们居住在一起,我们也是星云湖第一大种群鱼类。那时的星云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饵料富足、水草繁盛,为我们种族的壮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我们仍占星云湖总鱼产量的50%~80%。但相比之下我们生长速度较慢,1956年起,那些经济价值高的鲢、鳙、草、青四大家鱼,开始与我们展开饵料与栖息地的竞争。

那场战争,是残酷而激烈的。鲢鱼、鳙鱼的滤食机能远比我们更为完善,随着它们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就越发处于劣势地位。草鱼不断的繁殖使他们吃掉了大量供我们产卵所需依附的水草,湖泊水草资源被破坏了,净化水质的缓冲能力下降。我们的生存环境与日俱增地接受着外来物种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我们产卵基质的水草在星云湖锐减,而那些已经产在草上的鱼卵也无情地被其他鱼类吞食,就这样,我们在繁殖、食饵两大生存的关键环节上都受到了重创。(春城晚报)

看着四五十年来我们数量锐减的数字,你能想象得到我们家族是如何经历从兴盛到衰亡的吗?曾经作为星云湖土著鱼的我们,作为星云湖第一大鱼类的我们,遭到了外来物种残酷的入侵和过度捕捞而濒临绝迹,身边熟悉的家人和朋友都相继离开了我们,仅剩少量的同族被迫离开了栖息地。我们时常抢不到饵料来填饱肚子,好不容易在一片干净的地方找到水草产下寄托希望的卵,却又被别的物种无情地吞下……

然而,为了繁衍后代和生存下来,身边不少伙伴迫不得已与湖中其他鲤鱼交配,生下了杂交的儿女们,这些儿女又与其他种群不纯的儿女交配,又生下儿女,如此往复。直至我们这些少得可怜的纯种大头鱼因为种种的原因逝去,剩下的,差不多是杂交过的后代,我们家族那历史悠久,基因纯正的种群,就这样被鸠占鹊巢,甚至陷入种群灭绝的境地。

最终在11年前,也就是2000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位于星云湖东岸螺蛳铺村的江川大头鱼原种站基地落成,原种站不仅可以拯救濒危的大头鱼物种资源,而且也等于云南省在引种驯化和野生种(土著鱼)的开发工作上迈进了一大步。

有基地了,工作人员就开始收集我们大头鱼的亲本,对亲本进行人工驯化,进行亲鱼培养,对我们进行人工繁殖后进行苗种培育,待苗种成熟了就进行放流星云湖或池塘养殖等步骤。在对亲本和苗种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都是按照纯种大头鱼的体型、长不长胡须、头是否大和嘴是否凸等分类学的特征来判断,选取和纯种的大头鱼特征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