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产业逐渐兴起萧山年产值已达3亿元

今年4月,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我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关爱野生动物,弘扬生态文明”。然而,如何合理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却是一个难题。

如今,我区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之路。萧山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如今已规模初现。

我区开展人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七彩山鸡、野鸭等禽类。

近年来,我区野生动物养殖业以市场化为依托,走苗种引进、开发、深加工、多元化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以餐饮、观赏、旅游、科研为主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产业,呈现多品种化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有水禽类、观赏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等人工驯养繁殖场32家,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场2家、鳄鱼场2家,金雕、金刚鹦鹉等观赏鸟类1家,国家二级的天鹅、白额雁等养殖场2家,省重点豪猪1家,野鸭、灰雁、乌龟等一般保护动物养殖场24家,规模化特色养殖走在全市前列。

据统计,全区鸟禽类养殖场平均年存栏养殖量达10万只,两栖爬行类平均在7万只,梅花鹿和鳄鱼现存栏1000余头,驯养场平均占地50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区农业局工作人员分析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可以补充野生资源的不足,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利湘农林科技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湘野农庄,内有龟鳖大观园、鳄鱼观赏区、垂钓区、棋牌娱乐区等,每年吸引数以千计的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绿宇鹿业有限公司经过2年的开发,生产的系列梅花鹿产品对准了市场“胃口”,效益显著……

据了解,目前,我区的野生动物产业不仅形成了“气候”,更创造了经济效益。已成为了我区的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我区效益林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区的野生动物产业年综合产值在3亿元左右,更有5个商标获得了国家商标的注册,深受市场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说,从产业细分上看,我区野生动物养殖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观赏、表演、文化娱乐为主的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如湘湖少儿公园鸟语林等;二是以提供产品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性养殖,如养鸭场、养鹿场等;三是以专业驯养野生动物为依托,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农业开发企业,如杭州萧山湘湖生态鳖养殖场。

这三类中,后两类生产性养殖已逐渐成为我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发展野生动物产业,要开发,更要保护。据悉,今后我区将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规范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据悉,我区将建立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资金,对野生动物种源保护和提纯复壮等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解决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

林业主管部门也将会同工商部门,建立市场监管机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坚决打击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同时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管。

记者还了解到,我区将由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建立野生动物行业协会,将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或企业吸收到协会中来,利用交易会、研讨会、联谊会等形式,推动会员之间的联合与协作。组织行业内的技术、信息交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野生动物产业的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