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禁渔正式启动保护鱼儿繁衍生息

西江肇庆市海事码头,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主办的首次珠江禁渔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珠江也曾有过碧波荡漾,也曾有过渔舟唱晚,可是近这些年,鱼少了,一切都变了。”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站在阳光下,语调激动:“江里没有鱼,就像城市里没有人,江就成了死江。”

作为珠江文化的发源地,珠江在孕育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断饱受现代文明的摧残。

“以前珠江淡水渔业无论是资源总量还是种类都相当发达,这些年来,水质污染、拦河截坝、河道挖沙、非法捕捞等,已使珠江面貌全然改变。”吴壮说,珠江渔业资源在经济大发展近30年来的快速萎缩,产量大幅减少,正是珠江受摧残的表征。

据吴壮引述统计数据称,珠江渔类最高年产量达30万吨,但2009年下滑到15万吨,减少了一半。

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主任李新辉表示,珠江渔业的主体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因没有足够的空间洄游,资源量大减,难觅其踪,而像鲥鱼、中华鲟等较为珍贵的品种更是多年无捕捞记录。

“说实在的,在全国几大江河中,珠江受污染的程度相对较轻,水质相对较好。”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说,江河渔业资源的衰退不仅仅关系到渔业问题,而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大问题。水生植物、鱼类、水,形成一条长长的食物链,维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鱼类作为水体自净系统的一部分,其衰减又进一步加剧了江河水质的恶化。

“珠江禁渔措施出台前,农业部曾组织专家历经4年调研论证,提出了禁渔方案。”吴壮透露。从南海禁渔到珠江禁渔,农业部的禁渔行动一步步深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