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观赏鱼背后的商机利用大棚种水草

当别人都把目光盯住观赏鱼大做文章的时候,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乡的农民杨雪林却敏锐地捕捉到观赏鱼背后的商机,利用大棚种起了水族箱里必备的水草。经过几年的潜心经营,杨雪林现在每月的纯利润都有十几万元。

1998年,杨雪林一边为化工厂推销产品,一边留意新的开发项目。他发现,在一些大公司的办公室里,水族箱几乎成为必备的摆设。那里面的观赏鱼身价不菲,配缸用的水草也物有所值。一位客户告诉他,最便宜的水草也要好几角钱一棵,最贵的皇冠草要好几十元一棵。于是,他立即开始四处寻找水草资源,还上网查找相关栽培资料,并请来了邻村一位曾经在北京一家水草种植场打工的村民做帮手。2004年春天,杨雪林投资2万余元,在老家建起了水草大棚。

刚开始,由于种植的水草种类少、产量低,只能在聊城、郑州等几个周边城市出售,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为了加快水草繁殖,他想到了像养花一样给水草施肥。由于施肥过量,几个池子里的水草全都被烧死了。用市场上销售的花肥和土杂肥做试验,水草长势仍旧不太理想。2002年,一场大雨把杨雪林家的大棚整个淹了,不少大棚被大水泡塌。谁知道,等到洪水退去,水草竟然长得比天天淹着的还好。经过试验,他发现大部分水草必须先在地上种,等到长出新叶后再转移到水池中接着种植。找到了水草种植的窍门,杨雪林把大部分水棚改成了旱棚。3个月以后他的水草产量就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产量上去了,杨雪林又增加了不少水草品种,从以往的不足50种发展到了近100种。

2003年12月8日,杨雪林和业务员特地挑选了几箱优质水草,信心十足地来到了济南市场。济南市场的水草都是从新加坡空运过来的,品质不及杨雪林的本地大棚种出来的水草,而且价格也要高出两倍还多。可是,两个人挨家挨户地推销,却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一个水草经营户告诉杨雪林:“人家的货物虽然贵,但是供应还算及时。你的水草虽然好,万一你供应不上,那边的货又断了,我们可就两头落空了。”杨雪林马上赶回家,经过一番筹划后,等他再次回到济南市场,便亮出了水草基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有条不紊地向客户介绍:自己生产的本地水草,质量远远超过南方的水草;南方的产品走空运,费用计入水草价格中,一箱水草的运输费用就要好几百元,而本地的水草运到济南只需要十几元钱。这一算,杨雪林的水草终于打开了销路,一举拿下了济南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到2004年上半年,他的水草已经卖到了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月平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金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