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家宠物给人治病的医院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反正我是第一次听说。在美国专门学习了宠物心理学的万芷琪,最近正在筹建一个宠物职能医疗机构,据她介绍,这是上海第一家“宠物给人治病”的医院。

万芷琪2003年来到上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陶喆的宠物狗要来上海“定居”,而她是陶喆的宠物顾问。两年多的时间里,万芷琪不仅给上海大大小小的宠物机构做宠物美容顾问,而且陆续从她那出师的宠物美容师也达到二十多个。“我常常自诩自己是‘狗公主’。”

在万芷琪的家里,《每日经济新闻》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类宠物,她是如何用宠物给人治病的呢?她的宠物治病与那些给老人、儿童治疗的志愿者有什么不同呢?万芷琪说:“这也是我在考虑的问题”。

从小喜爱猫、狗的万芷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宠物生意,“宠物给我们带来快乐,更给我们这样的经营商家带来利润,因此它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般的宠物美容师在上海的月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高于一般白领的工资。”

“宠物也讲求时尚,以前的各同一种类的狗做同一造型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宠物也要求个性。”入行二十多年的万芷琪认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师最起码是个善待动物的人,而且给宠物美容非常需要耐心,耐心和细心才能让动物们乖顺,不受到伤害。作为一名宠物美容师,最重要的还是高度的责任心,一旦发现宠物有何不妥,要告诉主人,并且能给宠物主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人逐渐接受宠物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但很多人只是把它作为奢侈品的享受,“宠物跟我们一样有感情。”对于宠物的作用,万芷琪认为更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陪伴。而随着城市的老龄化,独生子女增多等家庭问题,和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度的提高,“人们对定期接触动物在健康方面的好处显示出日益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困难的儿童在与海豚一起游泳后开始变得聪明起来,成年人心脏病发作后在犬的帮助下获得康复。”万芷琪坦言,开办以“宠物给人当医生”理念为前提的宠物医疗机构的时机到了。宠物是治疗媒介的一种,透过小狗、小猫的陪伴,可以稳定患忧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

“宠物在治疗环境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沟通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万芷琪介绍,一些不愿接近或与医生交谈的病人在与宠物相接触时面容往往显示出激动与欢快的神情。在与宠物玩耍和交谈后,一些原本无法与社会相处的病人开始重新与人交谈。有宠物在场时,无论谈话是针对宠物还是针对另一个人,人们的交谈都会变得轻松。由于动物不会说话,即使无法与人交流的病人在与动物相处时也具有安全感。一旦他们感觉到与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后,他们就会感到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与别人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