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金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刚刚闭幕的扬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沈伯平委员递交了一份“有趣”的提案:扬州金鱼必须申遗。活生生的金鱼如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鱼与扬州有何渊源?为何要申遗?

“扬州金鱼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沈伯平说,扬州的美食文化、漆器、玉器、剪纸、盆景早已名扬天下,但“扬州金鱼养殖历史悠久,生产工艺独特,现在面临萎缩,也要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扬州古典园林众多,历史文化有积淀,自古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沈伯平说,“有了金鱼,园子就活了!扬州与杭州、苏州同为中国宫廷金鱼的原产地,金鱼养殖与观赏是扬州深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出产金鱼的文献资料最早见于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屠隆所著的《金鱼品》: “金盔、金鞍、印头红、连鳃红、鹤顶红……广陵、新都(现杭州)、姑苏竞珍之。”

沈伯平的另一个身份是维扬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他介绍,扬州金鱼共有10多个品系,业界素有“扬州水泡如皋蝶,南通珍珠苏州头”之说。上世纪60年代起,扬州金鱼已批量销往全国各地并对外出口;改革开放以后,城郊金鱼迎来了“黄金期”,梅岭、双桥等地,家家都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仅扬州红园就有200多张鱼池,年销售量达 20万尾,出口到东南亚和西欧各国,无论是生产规划还是出口数量,扬州金鱼都远远超过京沪苏杭产区,位居全国第一,那时候形成了“扬州金鱼”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