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盆景思维构造石景水草缸

曹宏的老帖子



沉木与石头是水草造景中的两大主题,其中,我很喜欢树与石的结合,这里根据盆景大师对树石盆景的归纳,移来分析草缸中的树与石,与君共享,自己行文也是学习的过程。

归纳起来比较费劲,难免有牵强之处,大家意会就行!我的意思是看专家的文章,是造景的方法的归纳,理解多了,就意在形先,有什么样的素材才会知道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不至于偏差太大。当然,当您自己成为大师时,就不必有这些局限了!(其实前面发过一个中国画中树与石的帖子,基本也是这个意思,但没有专家的归纳与讲解,显得太遥远!)

文章载自论树石盆景  作者贺淦荪(盆景大师),图片来自网络,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以石为主缀树法:此法用于表现自然神韵,赋顽石以生机,借以调节构图重轻、增添画面效果。
1.山顶植树法:(世称石上式)用于近景。
(1)峰状,岭状之石,植以直干之树,以示其雄。



(2)岩状之石植以悬岩树相,以示其险。




2.山麓植树法:用于表现“高远法”、“平远法”,以显高下之分,远近有别,加强层次感和空间感。


3.倚石布树法:用于表现石景。以石为主以树为反衬,以示刚柔相济,雄秀结合之美。


4.全景布势缀树法:用于全面经营位置,协调重轻,渲染雄秀刚柔,增添整体效果。



(二)以树为主配石法:用于美化树的观赏效果,扩大景观,增添野趣。又可扬长避短,突出主题,刚柔相济,巧拙互用。
1.配石法;用于近景。相依生情,倍展天趣。也常为主干欠佳,根理不全之树,作遮掩谐调,增添观赏效果。



2.以石藏干法:用于近景。作用与配石法相近。用于主干欠佳,细长无力之遮掩,以扬长避短,宛若岭上树生,独具天趣。


3.包干法:用于近景、中景。以石全面包藏树干,作用与藏干法相近,借以达到多角度观赏效果。



4.附石法:
此法有三;用于近景。
树根附于石隙者为附石法。


根穿石内者为穿石法。


根包石外者骑石法。



皆用以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
5.点石法:用于近景和全景之布局。在配石的基础上,增添点石布局,用以扩大景观,调节重轻。注意疏密相间,聚散合理,远近有序,大小相间。给人以平远清逸、野趣天成之感。


6.水陆法;(世称水旱式)用于近景和全景。是在配石、点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石筑坡、水陆两分。岸上植树,临水清逸,富于天趣。四川盆景常用此法。


7.水陆布石法:用于全景布局。即将水陆法、点石法融于一体,广布点石。布于树下是为石,增添山岗韵味;点于水中是为渚,丰富溪涧效果;置于远处是为山,深化空间关系。全面展现自然景观。现代树石盆景常用此法。



8.夹岸水陆法;用于全景。在水陆布石法的基础上,以石筑坡,分陆地为两岸,中为溪涧,夹岸绿云绕绕,溪河上或架小桥,或置轻舟,别是一番田园情趣。此法开创现代树石盆景的新格局。



9.夹岸公路法:用于全景。在夹岸水陆法的基础上,变溪河为公路,两旁乔木参天,公路车声隆隆。
10.石座法;此法用于将造型完整之树木盆景,置于与制相适的石座上,造成谐调艺术整体,从而产生景与座、树与石的呼应关系和内在联系。如将直干树桩置于钟乳悬垂之右座上,给人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之感。
(三)以石为盆植树法;用于近景和中景。强化树石结合,走向自然景观的艺术效果。如树有流畅之姿,石有雄浑之势;树有清新之韵,石有阳刚之美,相映互补,神韵天成。

(四)树石相依、组合多变法;此法创意为先,以动为魂。依题选材,按意布景,形随意定,景随情出,多法互用,相辅相存,式无定型,不拘一格。“树植石上,石绕树旁;以石为盆,树石相依;以石为界,水陆两分。多式组合,三景一体;组合多变,协调统一。”“石因树活,树因石灵,树使石生,石为树存,按意布景,互补生情,浑然一体,相互依存。树离石则‘空中楼阁’、‘孤峙无依’,石离树则‘鹤去楼空’‘枯寂空存’。“树石相依,亏云侧重,按意布景,变化万千”。石多于树。近景:树植“景盆”。中景:树植石上。远景:无树,以苔造景。